中國改革開放40年》鄧小平身影淡出,習近平走自己的路,但中國會被帶往何方?

2018-12-18 10:00

? 人氣

1978年12月18日,中國共產黨召開11屆三中全會,鄧小平在會中提出「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發展方針,並推行一連串經濟改革政策,為中國其後創造的經濟奇蹟揭開序幕。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鄧小平發表演說時,中國的國內生產毛額(GDP)不到1500億美元;40年過去,改革開放的成果不但讓中國8億人口脫貧,GDP更飆升至12兆美元之譜,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今年,中國迎來改革開放的40週年紀念,在歷史的十字路口,中國面臨經濟成長放緩和中美貿易戰的內憂外患,鄧小平的政治遺產與影響力卻似乎悄悄被當局淡化,由「習近平新時代」的揭幕取而代之。

鄧小平: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

「我從來沒想過,一般的中國家庭能擁有一輛汽車,中國會成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汽車生產國」曾經擔任鄧小平翻譯的高志凱告訴CNN,他在1970年代的中國農村長大,當時汽車和卡車在路上都非常罕見,但中國如今是全球最大的汽車製造國,產量超過美國的兩倍。

在鄧小平提出改革開放的1978年,中國尚未從失敗的計劃經濟與文革陰影中恢復過來,數億農工處於長期營養不良狀態,瀕臨破產邊緣。但經過不到半世紀的時間,中國如今擁有全世界10%的財富,600位名列富比世(Forbes)富豪榜的億萬富豪更傲視全球,而外界多將中國擺脫貧窮、迅速崛起的關鍵歸功於鄧小平。

如同那句名言—「不管白貓黑貓,能捉到老鼠就是好貓」,高志凱也記得當時鄧小平的務實態度:「他(鄧小平)的基本想法是,如果拘泥於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之爭,就會錯過最重要的一點:重要的是什麼可以起作用、什麼能為中國人民帶來食物。」在共產黨一黨專政的前提下,鄧小平允許地方政府推出實驗性改革政策,農民得以自由出售多餘的農產品(包產到戶)、私有企業開始出現、沿海設立經濟特區,中國的經濟也在一點一滴的改革下出現高速增長。

改革開放40週年慶 不見鄧小平身影?

40年過去,中國早已不再貧窮,天安門廣場旁的中國國家博物館,正盛大舉行「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型展覽」,驕傲地展示中國的飛速發展。但許多參觀者發現一個弔詭的現象:相較於被稱為「改革開放總設計師」的鄧小平,現任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展覽中佔據了更多篇幅。

《紐約時報》(NYT)11月也曾報導,在一幅以習近平參觀鄧小平紀念碑為主題,巡迴中國各地博物館展覽的大型油畫中,鄧小平的雕像非但不是這幅畫的主角,更只放在遠景的位置,反而是習近平被群眾簇擁著,位居畫面正中心。香港科技大學兼任副教授秦家驄(Frank Ching)更表示,鄧小平的肖像畫在許多博物館被撤下,由習近平的父親習仲勛取而代之。

政治經濟路線不同調 鄧下習上?

鄧小平被視為中國改革開放的舵手。(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鄧小平被視為中國改革開放的舵手。(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秦家驄説:「習近平正在背離鄧小平的改革開放思想。」相較於鄧小平對個人崇拜的大力批判,習近平則透過國營媒體的吹捧塑造自己的形象,走回毛澤東個人崇拜的老路。此外,在政治上,鄧小平建立的集體領導制已被削弱,大權集中於習近平一人之手,更修憲取消國家主席兩屆任期的限制,為無限期連任鋪路;在經濟上增強共產黨組織對私部門的介入,也被批評抹煞鄧小平的經濟自由化改革,有開倒車的疑慮。而中國政府在貿易戰的強硬表現,更與鄧小平堅持的「韜光養晦」路線背道而馳。CNN分析,種種政經變革,標誌著在外交上自負、內政由共產黨嚴密掌控的「習近平新時代」,要與過往40年的改革開放時期牢牢劃清界線。

香港中文大學教授林和立認為,習近平已經毫不掩飾對於透過「鄧下習上」,增強歷史定位的野心勃勃,「我讀了習近平10月到廣東『南巡』4天下來所有的演說內容,讓我震驚的是,內文甚至沒有出現過鄧小平3個字。」秦家驄也說,隨著鄧小平的重要性逐漸被抹除,到了習近平之下甚至無關緊要的地步,「我很懷疑在10年後的改革開放50週年、甚至更久之後,還會有這麼多的慶祝活動。」

喜歡這篇文章嗎?

鍾巧庭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