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口少做一步,房屋稅被重罰3倍!徐佳馨:自住不如設籍!

2025-05-20 18:00
1317人氣

當你收到今年的房屋稅單,可能會突然發現:「怎麼多繳了好幾千?其實,這並不是臨時加稅,而是一場早在去年就通過的制度改革,終於在今年開出「第一槍」。光是新北市,就有超過4萬戶緊急設籍,力拼搶進「自用住宅」稅率。為何一張稅單,會引發這麼大的人口位移?本集邀請到住商企研室執行總監徐佳馨和主持人雪寶來詳細解說!

稅率怎麼變了?從「3戶原則」變成「戶籍才算數」

過去,多數房東或投資客都仰賴「3戶以內算自用」的房屋稅優惠,只要名下不超過3間房,即使沒有戶籍設在房子裡,也可享1.2%的優惠稅率。但新制上路後,這條路徑已經不通了。2025年起,判定是否為「自用住宅」,不再以持有戶數為主,而是「戶籍是否設籍於該房屋」成為關鍵。換句話說,你若沒有在該處設籍,就算只有一戶,也會被視為「非自住」,稅率最高可達3.6%。也因此,才會有民眾在收到稅單後恍然大悟:「原來戶口沒設進去,這間房子就被當作投資客的物件課稅了!」

新屋交屋潮+單價調整,加速「人口遷徙」

這波現象尤其明顯出現在新北與新竹。原因有三:

第一,是交屋潮。2024至2025年間,新北市大量新成屋交屋,住戶準備收房、裝潢、搬遷。

第二,是課稅公式的「不對等彈性」:房屋稅計算方式為「課稅單價 × 面積 × 路段率 × 稅率」。其中,前面三項由政府評定,不容易調整,唯一「可以自己掌握」的變數,就是最後的稅率。

第三,是新屋「標準單價」普遍偏高。例如在蛋白區,老屋每平方公尺可能只估2萬,但新成屋動輒3萬起跳。單價一拉高,如果沒有用上優惠稅率,繳稅金額將倍數成長。結果就是:大量新屋屋主急忙把戶籍設進房子裡,只為了避免被課以高額稅金。

嬰兒戶長現象:孩子一出生就有房,只因為「戶籍有價」

在這場遷徙潮中,最戲劇化的案例出現在新竹。一些家庭在交屋前突然意識到:「大人名下有房、戶籍已滿,怎麼辦?」

解方竟然是——讓小孩當戶長。

一名剛出生9個月的嬰兒,被父母緊急拉出原戶籍,自立一戶,遷入新屋。這樣一來,這間房子就能以「戶籍在內」的標準申報為自用住宅,進而適用較低稅率。

雖然聽來荒謬,但這樣的案例並不少見。這也說明了,在現行制度下,「投資不如投胎」的說法並非戲言——戶口成了新時代的隱形資本。

更多精彩內容都在《下班去你家》,讓主持人雪寶、住商企研室執行總監徐佳馨來告訴你!

最新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