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鉅原觀點:台灣必須降低依賴中國單一市場的「系統性風險」

2019-01-13 06:50

? 人氣

20190107-表2:中國與其他主要貿易夥伴在美國市場的相似性指數。(作者整理提供)
20190107-表3:美國與中國市場6大貿易夥伴的相似性指數。(作者整理提供)

18個行業進口總額將增加

農業、製造業和服務業中18個行業的模擬結果,請見〔圖1〕。從〔圖1〕中可以看出,農業、飲料/菸草、煉油業、化學製品、精密工程、運輸工程及電子產品等出口總額的百分比變化,皆為正值。至於對18個行業的進口總額,其影響也都是正面。這意味著關稅戰後,台灣在這18個行業中的進口總額將會增加。以GTAP第九版資料庫(GTAP V.9)的數據集為基準期,台灣於2011年的貿易順差為24.66億美元。因此,即使進口增長大於出口增長,關稅戰對貿易平衡的影響仍然是正面的,如〔表1〕第8欄所示。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0190107-圖1:按產業劃分的進出口貿易衝擊。(作者整理提供)

仍有四項限制條件

任何一種模型模擬都有其限制條件。首先,本研究未將美國、墨西哥和加拿大(USMCA)新簽署的貿易協定納入其模型模擬中。儘管該貿易協定已經簽署,但仍有待此3個國家的國會批准。

其次,本研究僅包括外人直接投資,而非模型中的外人證券投資。因此,貿易戰對金融市場的負面影響,像是外人證券投資就未納入此次模型中。故此,關稅戰爭的複合效應可能比本研究預測的更為嚴重。

第三,本研究可能低估了貿易戰對中國自包括台灣在內的世界其他國家進口商品的負面影響。假如貿易戰持續時間足以導致中國經濟衰退,中國也許會從包括台灣在內的許多貿易夥伴中減少進口。若包含香港在內,台灣的出口總額約占中國出口總額的40%。

第四,進口替代的程度被低估,因為總產品組的需求價格彈性遠低於單一產品的需求。同時,產品差異化在中間品和零組件中,通常不如最終消費品來得明顯。然而,台灣出口至美國的產品中,有60%以上是中間品。 因此,可能大幅低估對台灣貿易成長的整體預測。

須重新評估在全球供應鏈中角色

貿易戰對中國台商企業的附帶損害超出了本研究的範圍。據報導,中國約60%的出口來自外商投資企業,包括台灣(台商)等在內。2016年,中國出口到美國的前20家中國公司中,有15家是台資企業。

不過,在中國的台商企業可能遭受的損失,也許為他們提供重新評估其貿易和投資策略的機會。藉由多元分散台灣對外直接投資和貿易目的地,台灣政府必須建立基於地緣戰略的國際視野。台灣需要降低依賴中國單一市場的「系統性風險」,因為在極不確定的時代中,中國很容易受到美國的關稅限制。

如果貿易戰持續太久,台灣需要重新評估其與中國和美國的三角貿易投資關係,以及其在全球供應鏈中扮演的角色。鑑於美中關係未來發展變幻莫測,一般往往推斷,中國、台灣和美國之間的三角貿易投資關係將受到嚴格的檢視。新南向政策和吸引台商回流台灣的政策,需要有具體的政策措施,並能向台商證明可帶來明顯好處。因此,台灣面臨的挑戰,是如何重新建構其貿易投資戰略和政策,以因應「美國第一」政策下的單邊主義、重商主義以及實用主義所帶來的貿易政策變局。

*作者為紐約市大學經濟系教授。探索更多精彩內容,請持續關注《台灣銀行家》雜誌

參考資料:

周鉅原(2018),《美中貿易戰對台灣經濟的外溢效應:可計算一般均衡模擬與外人直接投資模型模擬結果》,紐約市立大學論文。

芬格(J.M. Finge)、克雷尼(M. E. Kreinin)(1979),〈「出口相似性」及其可能用途的衡量標準〉,《經濟學雜誌》(The Economic Journal ),第89 卷、第356 期,第905至912頁。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