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份海洋塑膠微粒調查公布!嘉義八掌溪出海口數量最多

2019-01-03 19:00

? 人氣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今(3)公佈台灣周邊海域塑膠微粒(直徑小於5mm的塑膠碎片)調查結果。由左至右:黑潮研究員溫珮珍、黑潮執行長張卉君、台南社大環境小組研究員晁瑞光、海洋大學海洋事務與資源管理研究所榮譽講座教授邱文彥出席與會。(廖羿雯攝)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今(3)公佈台灣周邊海域塑膠微粒(直徑小於5mm的塑膠碎片)調查結果。由左至右:黑潮研究員溫珮珍、黑潮執行長張卉君、台南社大環境小組研究員晁瑞光、海洋大學海洋事務與資源管理研究所榮譽講座教授邱文彥出席與會。(廖羿雯攝)

全台首份海洋塑膠微粒調查公布,各地海域都是塑膠微粒!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今(3)公布台灣周邊海域塑膠微粒(直徑小於5mm的塑膠碎片)調查結果,發現以嘉義八掌溪出海口塑膠微粒數量最多,每立方公尺就有64.12個,環團與學者齊呼籲政府應投入更多資源調查並防範海洋塑膠微粒污染,以免塑膠微粒透過食物鏈影響人類、造成更大的健康危害。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去(2018)年5月起,黑潮執行「島航計畫」,開船繞行台灣與離島一周,調查沿途海域海洋廢棄物與塑膠微粒的分佈情形,共選定51個測點分析,包含各地溪流出海口、漁業活動盛行地區、港口和遊憩區,經半年多的檢驗,今天公布台灣首份民間海洋塑膠微粒調查之結果,確認全台各地的海域都有塑膠微粒的蹤跡,平均數量最多的西部海域之塑膠微粒密度更是最少的東南海域的11倍。

八掌溪出海口塑膠微粒數量居冠 恐上流塑膠工廠釀禍

其中塑膠微粒數量最多者為嘉義八掌溪出海口,每立方公尺海水中就有64.12個,相當於國際標準游泳池中有13萬5千個塑膠微粒,第二、三名為高雄後勁溪出海口和基隆和平島,每立方公尺的海水中分別有4.90與3.10個塑膠微粒。各海域驗得的塑膠微粒又被進一步區分成硬塑膠、軟塑膠、發泡塑膠、塑膠纖維與圓形塑膠粒等五大類。

圖為台灣海域塑膠微粒分布密度圖
圖為台灣海域塑膠微粒分布密度圖。(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提供)

黑潮研究員溫珮珍說明,塑膠微粒多是由大型塑膠製品碎解而來,五大類型的塑膠微粒各有不同的來源,如軟塑膠可能源自塑膠袋、包裝紙;硬塑膠可能來自玩具、寶特瓶;發泡塑膠來自保麗龍;塑膠纖維來自釣魚線、漁網、或人造纖維的衣物;圓形塑膠粒是塑膠工廠在做塑料加工時的原料。

溫珮珍表示,從各地海域之塑膠微粒種類佔比可初步推估污染來源,像八掌溪出海口就測得較多的圓形塑膠粒,而其上游確實有很多塑料工廠,推測是塑膠工廠沒有被確切管理才導致塑膠圓粒流出。

塑膠微粒健康風險大 海保署僅編百萬預算

然而人類活動、季風、海流…等都會影響塑膠微粒的分布,黑潮執行長張卉君強調,如日本自2014年起每年都會進行季節性的塑膠微粒調查、加州則是立法規範飲用水中的塑膠微粒含量,目前國際都在積極應對塑膠微粒污染,台灣雖有訂定限塑政策,但還缺乏更長期、深入的研究以了解塑膠微粒的成因、對人體的健康風險有多大,讓政府得以制定更明確的方案。

20180903-「島航直擊藍色國土海漂垃圾包圍」記者會,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執行長張卉君。(甘岱民攝)
針對海洋塑膠微粒調查,黑潮執行長張卉君指出台灣雖有訂定限塑政策,但還缺乏更長期、深入的研究。(資料照,甘岱民攝)

海洋大學榮譽講座教授邱文彥指出,光是黑潮這次的調查就已耗費500萬元,我國海委會之海保署明年卻僅編列100萬元左右的預算要進行海洋塑膠污染調查,顯然重視程度遠遠不足。

邱文彥提醒,黑潮此次的調查是針對海洋的表水層,但近來科學家已發現塑膠微粒也會隨著海流沉到海底下,污染底棲生物,以台灣人好吃蝦蟹、大魚的飲食習慣來說,塑膠微粒很可能會藉由食物鏈進入人體,雖然塑膠微粒本身對人體的危害還不清楚,卻會吸附環境荷爾蒙、重金屬、海水中的有機物…等有害物質,同樣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很大的風險,呼籲大眾與政府應更嚴陣面對。

喜歡這篇文章嗎?

廖羿雯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