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銘專欄:科技新創的民主化(下)

2016-01-15 06:20

? 人氣

但如果臉書出現在九十年代,是不可能成功的。因為九十年代的計算機計算能力,不過勉強能把jpg檔或者gif檔顯示在網頁上,曾經在那個年代寫過網站的人都經歷過優化圖檔大小和品質的掙扎。在這種網路效能還被硬體計算和通訊功能掐住咽喉的年代,臉書不可能出現,也不可能快速成長。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但臉書出現的2004年,電腦硬體以及瀏覽器技術已經到達成熟的境界,以至於臉書能夠在網頁平台上建置能不斷自動更新狀態的網頁(無需使用者重新載入),至此臉書唯一的技術挑戰就是怎樣更快建置更多的伺服器,以容納它那瘋狂的成長。

同樣的故事也在Youtube上演。Youtube在九十年代不可能出現,那個年代連要在網頁中載入個MOV影片檔都得花上一番工夫,播放品質和使用者體驗也很糟。但Youtube創辦的時候,ADSL和Cable Modem寬頻網路已然在多數國家普及,Adobe Flash技術已然成熟,大多數的電腦處理器都內建有高性能的多媒體指令集,瀏覽器更是百家爭鳴地火拼著載入效能——當時獨佔的Internet Explore除外,很努力地越改版越臃腫越緩慢——因此Youtube從成立、到獲得使用者愛戴而快速成長,所面臨的最大挑戰一直都是怎樣募到更多的錢、追加更多的伺服器以容納更多的影片、讓它們更流暢的播放。這裡面所開發的許多程式碼,別說沒資格在計算機科學的期刊發表了,可能連專利都申請不到。

於是我們迎來了lean startup的黃金年代——由於摩爾定律已經和一般人生活中的實質生產力拉開太大的差距,中間的空間讓創業家能夠有轉圜空間,不用老是緊逼著最後一公釐的演算效能,而可以綽綽有餘地改將心力放在「使用者經驗」,這讓軟體和服務的被採用出現了巨大轉變。

先前我們提到由摩爾定律驅動的軟體升級,多半伴隨著使用者的抗拒和哀嚎,就算升級完也往往維持舊有的工作模式。但當軟體和服務是改由使用者的需求和使用情境去出發時(想想Airbnb和Uber),使用者不需要被強迫升級,就能有誘因使用新的軟體應用和服務。

換句話說,今日的科技新創是「由任何具有創業家人格特質的一般人創造和執行,透過使用者用自己的時間和金錢來投票,從而決定其成敗」——這是一個徹徹底底、不折不扣的民主年代!

對於我們風險資本家來說,這樣的民主年代是一個最好的年代,因為當創業家不再受到學經歷、專業訓練的桎梏時,具有創業家精神的人類就更有機會將盤踞在各個產業中緩慢移動的大象們給掀翻。

喜歡這篇文章嗎?

楊建銘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