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策專文:明太祖朱元璋─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

2019-01-02 05:10

? 人氣

作者指出,當時的起義軍,稍有規模就稱王、稱帝,為什麼朱元璋只稱「公」?(資料照,圖/維基百科)

作者指出,當時的起義軍,稍有規模就稱王、稱帝,為什麼朱元璋只稱「公」?(資料照,圖/維基百科)

有了水軍,朱元璋(當時仍打著宋軍旗號)舳艫齊發,乘風渡江,在采石磯與元兵遭遇,常遇春當時剛剛加入打第一仗,「挺戈奮進,守者披靡」,諸軍鼓勇跟進,攻克采石磯,緣江堡壘紛紛歸附。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宋軍士卒看見糧食牲口,搶都來不及,口中嚷嚷著要將之搬回和州。朱元璋見狀,跟徐達商議後,將船纜繩通通斫斷,推入江流,霎時江邊空無一船,諸軍士慌亂叫苦。

朱元璋下令:「前面是太平府,子女玉帛無所不有,攻下任爾取用。」軍士於是個個奮勇爭先,兩天後攻下太平城。

大軍進城時,李善長已經在城門口張貼告示,嚴禁擄掠,違者斬首。斬了一個小兵之後,全軍肅然,可是又擔心軍心不穩,教城內富戶捐出金銀財帛,分給將士。然後在慶功宴上將李扒頭灌醉,捆住手腳,推入江中,完全掌握水軍。

【覘】
紅軍起於蘇北,攻城掠地也多往北發展,基本上都是「陸軍」,而濠州城內「一個埤塘五隻龍」的困局,正因為他們都是「旱龍」,所以沒有能力渡過長江往江南發展。

朱元璋有了水軍之後,競爭力立即超越了濠州五大帥,這是他脫穎而出的重要關鍵。

然而,朱元璋不願留在濠州與諸帥攪和,卻接受了巢湖的水泊草寇,又是什麼考量?簡單說,就是「競爭力」──有了水軍,他就有能力渡江,有能力參與江南魚米之鄉的逐鹿大賽。後來的發展完全印證這一點。

太平城耆老出城迎接朱元璋,其中有一位飽學之士陶安,朱元璋問他:「我想要攻取金陵,你的看法如何?」陶安說:「金陵是帝王之都,形勢龍盤虎踞,又有長江之險,占據金陵,然後攻取四方,無往不克,那正是老天資助你的禮物啊!」(註:今天的南京當時官方名稱是「集慶」,可是史書記載紊亂,稱集慶、金陵、建康雜然不一。)

這邊還在商議要攻集慶,那邊元兵已經攻來。青軍(元朝政府花錢招募的傭兵,制服青色,官方稱之為「義軍」)元帥陳埜先跟大將康茂才水路分道兵臨太平城下,朱元璋自己督戰守城,事先命徐達到城外預設埋伏,內外夾擊之下,陳埜先兵敗被俘。朱元璋釋放他,要他寫信招降青軍,隔天青軍通通改為紅色旗幟及頭巾,然後跟陳埜先講好合攻集慶城後,讓他率領軍隊回去。其實,陳埜先並不是誠心歸附,而朱元璋也明白。

宋軍如期攻打集慶,陳埜先跟元兵統帥福壽聯合,在秦淮河畔夾擊宋軍,宋軍大敗,郭天敘跟張天祐都戰死──朱元璋借刀殺人成功。而陳埜先則在追擊宋軍時,被恨他的反元鄉民偷襲刺死,朱元璋率軍回到太平,將士家屬則送回和州。

隔年春天,朱元璋水陸並進再攻集慶,陳埜先的兒子陳兆先率領陳埜先舊部屯駐城外,才一接戰就敗陣投降,朱元璋釋放陳兆先,並且選擇陳兆先的部下五百人納入麾下。那五百人都惶懼不安,朱元璋下令,當天夜裡由他們負責自己的宿衛,環繞主帥帳篷四周的帳篷裡,都是陳兆先的部下,原本的近衛都睡到外圍帳篷。主帥帳篷裡只有馮國用一人相伴,朱元璋本人卸下戰甲,安寢直到天明,於是所有人都不再惶懼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

陳哲明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