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方舟專文:男人不是女人的結局,別糾結自己被征服的方式

2015-12-05 06:30

? 人氣

女人的價值,從來就不是犧牲。

女人的價值,從來就不是犧牲。

這段時間我開始重新讀《安娜‧卡列尼娜》,驚訝地發現,與我童年時候第一次閱讀相比,完全是兩本不同的小說。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我第一次讀這本書時,是一個小小的道德審判家,不齒於背叛與出軌,當作一個「惡有惡報」的故事來看,長大再讀,才覺得小時候的自己是多麼愚蠢。

我最為觸動的,是安娜的丈夫阿列克謝‧亞歷山德羅維奇第一次懷疑到她可能出軌時的心理活動:「他還是思考她這個人,她有哪些想法和感情。他頭一回生動地想像她的個人生活,她的思想與意願,他感到一陣恐懼,連忙把這個念頭驅開。這正是他一眼也不敢看的無底深淵。」

安娜與阿列克謝距今已經數百年,而男人對女人的理解比起當時,依然沒有多大的進步。

女人看男人,看到的是不同職業、愛好、特長,他所擁有以及環繞他的不同世界;而男人誇女人,無論她是好醫生好護士好作家好老師,最後都剝掉她身上的制服,落腳到—她是一個好女人。

所有的女性,無論身分、地位、年齡、種族,都被不分青紅皂白地放在兩性市場中估價與叫賣。

比如我看到很多年輕公司的招聘廣告,會專門招聘啟事中寫道:「公司承諾員工中不少於三個單身妹子(此處應有掌聲)」,甚至配以圖片,幾個年輕美麗的女性,在為程序員遞茶揉肩。

女性在這裡,屬於福利、寵物、吉祥物。這樣公然的歧視在我們的視野裡,而沒有人覺得不適,或者提出異議。

女性占全球人口一半,但在新聞中被提及次數的百分比只有 24%,在專家採訪中出鏡率為 20%,在政治話題的採訪對象中占 19%,經濟報導中占 20%。女性被媒體最頻頻展示的形象是:學生和家庭主婦。

因為,這符合人們對於女性的根本想像,而當真正的女性超越了這種想像的時候,人們就會因為陌生而無法歸類,去拒絕和排斥。

某個女明星原諒出軌的丈夫,被媒體和所有的網民以「賢惠」、「識大體」、「娶妻當娶XXX」誇耀,去讚美她的犧牲,並且以她回歸一個破碎的家庭,作為故事的圓滿結局,而她作為演員的貢獻和成就,都不及她作為一個「偉大的妻子」的成就來得大。

這是因為人們潛移默化接受了一種觀點:女人所擁有的一切,不過是兩性市場的資本與籌碼。

有句古話叫做:「女子無才便是德。」很多人僅僅依據此話,就推斷出古代女性大多數缺乏教育,沒有文化。實際上,在明清時期,中上層的家庭已經開始普及對女性的教育,社會風氣也鼓勵婦女識字作文。然而,女性所受的教育並不能成為自己的財富,而是嫁妝的一部分,目的在於抬高在婚姻市場中的價碼。

延續到如今,我們好像已經熟悉了這樣的句式與因果關係:「把自己修煉得更好,才能遇到更好的伴侶。」「讓自己更加自信、獨立,才能得到更好的丈夫。」這暗含的意思是,男性變得更好,有利於征服女性;而女性變得更好,是為了能夠自己選擇被征服的方式。

我們的社會還沒有大膽到能夠接受另外一種句式:「讓自己更加完整,才能不需要男性。」—孤獨寂寞冷的滋味,無論男女都難以忍受,但只有女人偏向於把男人作為自己的結局。

女人的價值,從來就不是犧牲。事實在,在任何社會,任何環境,都沒有任何一個人的價值,體現在犧牲上,人的價值是去爭取和創造。

*作者為中國當代青年作家,現任《新周刊》副主編。自一九九七年從事文學創作,已出版包括《打開天窗》、《正在發育》、《邪童正史》、《第一女生》、《我承認我不曾歷經滄桑》等十部作品。本文選自作者與閻連科合著之《兩代人的十二月》(印刻文學)。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