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印良品培育人才祕笈》選摘(2):無印良品有「團隊」,但沒有「派系」

2015-09-05 05:00

? 人氣

無印良品的人才管理成為日本企業界的典範之一。(取自無印良品網站)

無印良品的人才管理成為日本企業界的典範之一。(取自無印良品網站)

大家都說,日本人擅於團隊合作。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即便是自視甚高的中國人,都不得不說:「一對一的話我們不會輸日本人,但團隊競賽的話,我們就贏不了日本人。」

然而,團隊合作一旦朝不好的方向發展,就會產生派系。

據說只要三個人聚在一起,就可能形成兩個派系。無論是企業、學校、政治還是行政都一樣,甚至連大家擁有相同興趣的社團也會有派系。

日本人尤其有一種群聚的特性,不太有自主行動的習慣。與其自己思考、自己採取行動,還不如跟著群眾走,會比較輕鬆。可能就是這樣,各種組織才會成為派系的溫床。

乍看之下,派系呈現出來的是成員間的連帶感。但真的是這樣嗎?

以我之見,派系正是腐蝕組織的「獅子身上的蝨子」。

一旦形成派系,就會產生一種意識:「想要守住自己和同夥們的利益」。掌握對自己團隊有利的資訊,就會想要藏私;能夠讓同夥們居於優勢的權力,就會想要占取。恐怕也會和其他派系開始互扯後腿。

這些行為背後的目的,都不是「為了組織」、「為了公司」。大家的想法都變成「只要自己和同夥好,那就無所謂」,這會使組織不斷衰退。

以零售業為例,商品部與銷售部,一直以來的關係都不好。我曾經待過的西友,也不例外。在高幹等擁有強大權限的人周遭,都會有一群拍馬屁的人。業績之所以低迷,或許這不是唯一的原因,但如果每個人都只為組織著想,而不是只為派系著想的話,我認為結果一定會不一樣。

無印良品基本上也是以團隊的形式做事。但我們雖有團隊,卻沒有派系。

過去固然存在著類似於派系的東西,但是在我們大膽推動員工異動的過程中,緊抱著特定的「人」或「立場」的做法,似乎就失去了它的意義。

派系無法形成可能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把業務標準化」。

無論任何人,在哪個時點到哪個部門去,所做的事都和一直以來待在那個部門的人一模一樣。不管你是進公司第一年的員工,還是十年以上的老鳥,都已經有這麼一套機制,讓你能夠處理同樣的工作。

首先,這可以排除掉「只要自己不在,工作就卡住」的情形。

這意味著「不是因人設事」。就算原本負責的人不在,業務照樣能夠運作,因此可以避免權力集中在一個人手上。一旦察覺到「只求自己獨贏也沒有意義」,他們就會產生對團隊的歸屬意識。

再者,一旦不因人設事,也可以防止權力集中於一個單位。

光是銷售單位很行,也沒辦法拉著整個組織往前走。組織既需要商品開發的能力、展店的能力,也需要打理門市的能力,這些只要缺任何一項,組織都無法成立。

由於無印良品會讓員工到各種不同的部門親身體驗,「每個部門都很重要」的想法,就會自然而然深植於他們心中。

團隊合作之所以在無印良品能發揮功能,原因在於每一位員工都擁有相同的「目標」。

這個目標就是,讓無印良品這個品牌能夠繼續存在下去。

目標所朝向的方向,不可以是「社長」或「會長」(董事長)。它必須朝向「公司的未來」或「團隊的成功」。

我會在本章介紹,我們如何透過無印良品流的手法創造團隊合作。

其實也沒有什麼特別的方法,都是一些極為簡單的東西。各位應該會體認到,需要的不是魅力十足的領導者,也不是集結許多有如四棒打者般的優秀成員,就能讓團隊成功。

團隊合作只能靠每天的溝通穩固下去。假如疏於這樣的基本功,將會讓團隊不知何所往。

*本文選自天下文化出版的《無印良品培育人才祕笈》,本書作者松井忠三為前任良品計畫公司會長。2001年就任為社長,並從「企業文化」著手,改革陷於虧損狀態的組織,不但讓無印良品業績呈現V字型復甦,更在2007年創下公司史上最高營收1,620億日圓。2008年起擔任良品計畫公司會長一職,繼續肩負起為組織「打造機制」的任務。2015年6月退休。著有《無印良品成功90%靠制度》等暢銷書。

 

 

無印良品書封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