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治學者李維茲基及齊布拉特在「民主國家如何死亡」一書提到民主制度運作的基礎在相互容忍與制度性自制。互相容忍是視政黨為對手而非敵人,當相互容忍被侵蝕可能促成政治人物浮濫行使他們的制度權力亦即合憲狠招都會出籠,進一步侵蝕相互容忍。至於制度性自制意味耐心的自我控制,保留不行使合法權利的行為。
目前政府對於立法院通過的憲訴法、財劃法、選罷法、114年總預算幾乎都提覆議、暫時處分或釋憲,窮盡一切救濟手段力求翻盤,但如此將形成分裂的政府,易導致民主失能甚至引起憲政危機。
另一位政治學者奈姆在「以民主之名的獨裁」一書提出3P獨裁者的概念,指涉政治領袖透過民主的選舉獲得權力,再以民粹主義(populism)、兩極分化(polarization)、後真相(post-truth)的手段拆掉行政權上的制衡系統。民粹主義指的是一系列強調「人民」觀念並與「菁英」相對立的政治立場,訴求直接民主與基層民主。兩極分化則是排除中間地帶存在的可能性,逼迫所有人與團體選邊站,在兩極化的政治環境中,阻礙了保持中立及跨黨派橋樑的建立。後真相係指「對於真相的共同客觀標準化為烏有」,它的重點不是散播特定謊言,而是在公共場域中破壞真相的可信度。
台灣目前沒有獨裁者,也沒有形成獨裁者的條件,但執政黨在窮盡上述手段外還聯合民間團體提出無差別的大罷免案以及啟動人民是頭家的政策說明會,下鄉宣講,助長罷免聲勢。這些直接訴諸第一人民的作法對照上述民粹、極化及後真相三手段,不免讓人憂心恐有以民主之名,破壞民主之實。
民主制度的運作不可能單憑制度己身,而需仰賴包括在地人們的認知、價值觀、政治傳統乃至整套思維習慣的文化才能運作良好。面對執政黨這一連串突兀的大動作,其實大多數的人民還是霧煞煞,真相未明。政治學者史塔薩瓦多在「民主的擂台」一書提醒現代民主有兩大風險一是行政權強大,另一則是公民的不信任,如果我們無法約束行政權的擴大,至少也要努力增進公民對政府的信任吧!
*作者為退休公務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