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南部大島塔斯馬尼亞(Tasmania)傳出大規模擱淺,根據當地居民通報,該島一處偏遠海灘上,發現多達157隻偽虎鯨(False killer whales)受困沙灘,州政府自然資源與環境部隨即派遣專家抵達現場,目前確認超過60頭偽虎鯨已經死亡,持續搶救其餘尚存一息的鯨魚。據了解,這是塔斯馬尼亞過去超過半個世紀以來,第一次發生偽虎鯨擱淺。
《澳洲廣播新聞網》(ABC)報導,此次發生大擱淺的地點,位於塔斯馬尼亞州西北部亞瑟河(Arthur River)流域,根據目擊者表示,這些鯨群中也包括幼鯨,目前粗估還有90隻存活。保育專家與獸醫正在現場評估,確認是否還有可能、能將生還的偽虎鯨送回大海。雖然塔斯馬尼亞沿岸近幾年來,多次發生鯨魚擱淺事件,但偽虎鯨還是第一次登上當地媒體版面。
"Just horrific": More than 150 whales have become stranded on a beach near Arthur River, on Tasmania's remote north-west coast.
— SBS News (@SBSNews) February 19, 2025
Authorities have confirmed several have died, and 90 surviving whales will be euthanised. Read more: https://t.co/0kSr4Ng7rL pic.twitter.com/j02h1zdwAk
與其名字相似的虎鯨(Orca)同屬海豚科的偽虎鯨,正式學名為Pseudorca crassidens,在海豚科的體型排行榜位列第三,成年身長最多可達6公尺,體重最高可達1.5公噸。命名來源是因為其頭骨外型貌似虎鯨,才被生物專家以此命名區別。主要出沒在全世界各地熱帶至亞熱帶的開放海域,台灣周圍海域都曾有目擊的紀錄,但在海洋生態身為高階掠食者的偽虎鯨,數量並不算多,已被列為需要保護的物種之一。
塔州環境部向媒體透露,這群偽虎鯨已在該地海灘擱淺24至48小時,要想成功拯救牠們,得面臨巨大挑戰,「首先最大的難題,由於擱淺地點非常偏遠、海況惡劣,專家難以將專業設備運送至現場,導致讓這些偽虎鯨重返大海的難度再次提高不少。」雖然救援人員曾有在附近海域,成功救援擱淺鯨魚的經驗,但此次事件的複雜性,卻讓過往的救援案例難以比照實施,目前唯一能做的,是讓存活機率較高的偽虎鯨保持生命跡象,等待進一步救援方案出爐。


除了地理環境考量,救援人員與生物專家的安危,也是塔州當局裹足不前的主因之一。當地海岸有洶湧的潮水與海浪,如要直接讓鯨魚返回海中,此任務極具挑戰,還可能對工作人員帶來極大的安全風險。「這些鯨魚體型龐大,部份正處於垂死掙扎狀態,不斷在沙灘上扭動翻滾,一不小心就會導致救援人員受傷。」
事實上,南太平洋海域孕育多種鯨類,而澳洲超過8成比例的鯨魚擱淺事件,都發生在其南方最大島嶼塔斯馬尼亞西海岸。舉例來說,2020年有大約470頭領航鯨(Pilot whales),在該州南部的麥夸里港(Macquarie Harbour)擱淺,最終約350頭不幸死亡;2022年再次發生擱淺,此次則有約200頭鯨魚在同一海港受困。

鯨群屬於高度社會化的哺乳動物,牠們會進行緊密的群體遷徙。關於鯨魚擱淺的成因,目前有多種理論。部分專家認為,鯨魚很可能在追逐獵物過程中迷失方向,最終不小心游入淺灘受困。另一派學者則認為,可能是單一個體誤判環境或路線,而將整個群體引導至海岸邊,才會引發大規模擱淺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