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天賜觀點:印度調整對中國的經貿政策─從「中國加1」到「中國加 I」

2024-09-11 07:10

? 人氣

作者從不同層次分析,印度對中資政策調整的必要性。(示意圖/Pixabay)

作者從不同層次分析,印度對中資政策調整的必要性。(示意圖/Pixabay)

自2020年的加萬河谷流血衝突後,印度對中國投資採取嚴格的管制措施。根據統計,從2000年4月至2024年3月期間,中國對印度直接投資僅有25億美元,占印度這段期間的外國直接投資(FDI)總額僅0.37%。不過,許多跡象顯示,雖然國內仍有不同異議,但印度政府有意逐漸鬆綁中資的限制。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事實上,從今年初以來,便陸續傳出印度政府考慮放寬中籍專業人士赴印簽證的報導。印度財政部於7月22日向國會提交《2023-24年經濟調查報告》(Economic Survey 2023-24),進一步確認了鬆綁的傾向。這份報告指出:印度若要從「中國加1」(China plus one)的經濟鏈重組趨勢中受惠,將有兩種選擇。第一是融入中國供應鏈,第二則是鼓勵來自中國的直接投資。報告進一步建議:若參考東亞經濟體以往的經驗,應該優先考慮來自中國的直接投資。印度首席經濟顧問納格斯瓦蘭(V. Anantha Nageswaran)也旋即闡述,表態印度應該引進更多來自中國的投資,藉以刺激印度本土製造產業及開拓出口市場。他分析認為,目前印度對中國貿易逆差已高達870億至900億美元,這些來自中國的商品阻礙了印度國內製造能力的提升,不如吸引中國廠商到印度投資生產,才可促成技術移轉及帶動印度對外出口。

根據媒體8月底披露,印度政府的跨部會小組已經批准數起涉及中資的電子製造領域的投資案,包括立訊精密(Luxshare)及華勤技術(Huaqin Technology)等。報導也指出,為提振戰略性製造業,印度自8月起加快中國技術人員的簽證申請。原先深陷逃稅爭議的小米手機,也在2024年第2季重回印度智慧手機市場銷售第一的位置。

印度對中資政策調整的必要性,可以從不同層次進行分析。首先是平衡貿易赤字的現實需求。儘管印度對中國投資進行限制,但印度對中國產品的經濟依存度仍高,難以脫鉤。最明顯的例子是,兩國在2020年的邊界衝突後,貿易額不降反增,已衝過一千億美金的高門檻。在某些關鍵領域,包括電子、化工和藥品等,印度仍依賴從中國進口原材或零組件。因此,印度政府需要試圖平衡經濟利益,允許部分中企在印度生產,藉以降低印度對中國的貿易逆差。

印度調整政策的第二個考量是因應地緣政經情勢變化。隨著全球供應鏈的重組和美中競爭加劇,印度一直希望藉此機會吸引離開中國的外資,擠身成為全球供應鏈中重要的一環。但限於本身的條件,印度一直無法扮演取代中國的角色。印度製造業的基礎較弱,即便蘋果已開始在印度生產手機,也被質疑良率不佳。《華盛頓郵報》日前也報導,美國恐無法以「印度製造」來「去中國化」。因此,印度若要分食中美對抗的經濟紅利,不能只是閉門造車,需要藉助包括中國在內的外資和技術。上述的印度政府經濟報告便建議:讓中國企業投資印度,然後將其產品出口至歐美市場。換言之,印度希望將「中國 +1」策略直接轉化為「中國 + I」(I指India縮寫)。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