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明瑞觀點:解鈴還須繫鈴人的房市政策

2024-05-26 05:50

? 人氣

3.國內房價持續上升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政府基於大選考量而推出新青安房市政策,導致國內房價持續上揚,根據內政部實價登錄的統計,在最近一年中,若以國內七都各房數總價中位數的變動情形來做考量,以首善地區的台北市之房價為七都之首,因此,若以台北市的房價為例,其不同房數格局的中位數總價分別為1150萬(1房)、1833萬(2房)、2160萬(3房)、3150萬(4房),亦即最低居住空間的一房產品售價即已超過千萬元,遠超過人民的所得,顯見台北市房價已非為一般中低收入群組所能接受。

若以台北市的房價為基期,再就房屋1房至4房的格局之房價來做比較,便可發現台北市房價確實偏高的事實。若以1房的格局為例,新北市的房價占台北市的房價五成以上(55.65%),唯台南市則不到二成(19.13%);若是2房的格局,則新北市為台北市的六成(60.01%),台南市則未達四成(37.53%),亦即房屋的格局愈大,則各都會區房價占台北市的房價比例則有愈來愈高的情形,唯1房住宅並不符合家庭生活空間的需求,而這也是1房產品的增加率雖是最高,但只要消費者稍具構購屋能力,基於住家品質的考量,市場仍會以三房為主要考量。

三、住宅面積逐漸窄化

國內房價創高,在小宅成為房市主流產品的驅使下,業者為了追求較大利益,必然會配合市場需求而推出適宜的房市產品,因此,建商推案都以小坪數產品為主要考量,住宅「由大變小」是趨勢,主要因市場產品要先求去化,有需求才會有金流,而當前房市以小房為主流,業者必須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才能活化市場,業者也才有利基。

國內房市交投量價雖因新青安專案而大幅度增加,但住宅面積卻有逐漸縮小的情形,由於房價偏高為民怨之首,而隨著房價居高不下,以及家庭結構改變,住宅型態也逐漸改變;根據內政部的統計,2023年12月,國內平均每戶人口數量為2.53人,單戶量數再創歷史新低;同年,國內房市建物買賣移轉的平均面積為29.7坪,也是國內房屋需求面積首次跌破30坪大關,並使小宅產品成為市場主流。

四、新青安專案的調整

政府推動房市政策的成功是其能繼續執政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然而,政府推動新青安專案固然對購屋者有利,唯其在促進房市活絡的同時,不僅讓政府多年來的打房政策功效毁於一旦,而且也帶動房價的不跌反升,同時對高房價是民怨之首的問題亦未獲得有效解決,居住空間窄化亦成為趨勢。

一般而言,造成小宅當道的原因很多,如人口結構改變、少子化、單身不婚,以及與房價的高漲等,而開發商為了控制總價,推案坪數也越來越精簡,以便民眾負擔得起,亦可提高市場銷售率,主要因小宅市場除了符合現代家庭結構外,也具備低總價、好轉手的優勢,投資與自住兩相宜,這也是影響小宅銷售量數大幅成長、國人不婚、不育,以及粗出生率淪為世界之最的主要原因。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