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以色列最後的瘋狂

2024-05-26 06:10

? 人氣

國際刑事法院檢察官表示,已經就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見圖)和國防部長加蘭特涉嫌戰爭罪申請逮捕令。(美聯社)

國際刑事法院檢察官表示,已經就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見圖)和國防部長加蘭特涉嫌戰爭罪申請逮捕令。(美聯社)

據「環球時報」報導,國際刑事法院檢察官20日表示,已經就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和國防部長加蘭特涉嫌戰爭罪申請逮捕令。這一表態不僅令以色列「震怒」,雖然此令無法被執行,但無疑讓以色列被羞辱成與俄國普丁一樣,成為國際公認的罪犯。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又據法新社報導,國際刑事法院首席檢察官卡裡姆·汗20日表示,納坦雅胡等人被指控的罪名包括「大規模殺戮、製造饑餓並以此作為戰爭手段,包括拒絕人道主義救援物資、在衝突中故意針對平民等」。他說根據我們的評估,這些罪行一直持續到今天。」卡裡姆·汗還稱,他也在申請對哈馬斯領導人辛瓦爾等人的逮捕令,哈馬斯領導人將被指控「劫持人質罪」等。 

法新社稱,如果國際刑事法院批准逮捕令,意味著其120多個締約國中的任何一個國家都將有義務逮捕納坦雅胡。

以色列這個中東小霸權仗著有美國乾爹(也有人認為它才是美國的乾爹)的支持,幹了不少出格離譜的事。

2019年4月30日聯合國安理會就包括巴勒斯坦等中東地區舉行特別會議,在協商過程中,時任以色列駐聯合國大使丹尼·丹儂(Danny Danon)舉著《聖經》宣讀《創世記》17章所記載上帝與亞伯拉罕的經文說:《聖經》內所描繪的「應許之地」即是希伯來人(以色列人)擁有領土的主權;不僅在《聖經》提及亞伯拉罕,猶太教和伊斯蘭教的《可蘭經》也承認猶太人與以色列領土的關係。

被網友痛批從未見過如此無恥的說法,《聖經》是個啥?說好聽點叫做「宗教經文」,說難聽點叫做「神話故事傳說」,你拿一本毫無根據的原創神話故事來證明土地所有權? 6park.com

那麼,我是不是可以拿《詩經》中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來證明我們的土地所有權?我是不是可以拿漢宣帝《定胡碑文》中的「凡江河所至,日月所照,皆為漢土」來證明全球都是中國的? 

2024年5月10日上午,以色列常駐聯合國代表埃爾丹,在會議廳內,做出了和當年利比亞卡扎菲一樣的荒唐舉動。他把《聯合國憲章》放進一部小型碎紙機內,機器很快將《憲章》切割得粉碎,而這麼做的原因,是聯合國大會要對巴勒斯坦加入聯合國的問題,進行投票。

儘管聯合國大會的投票只算是決議,決議是沒有強制力的,充其量是一種態度的表達而已,但以色列還是憤怒不已,希望通過這種極端的方式,讓大家不要投票,或者投反對票。

不過很顯然,埃爾丹的憤怒起到了反效果,決議最後的結果是143票贊成,9票反對,25票棄權,全世界壓倒性贊成巴勒斯坦加入聯合國。

這次決議的反對票不足兩位數,而此前關於巴以問題的決議,反對票通常都在兩位數以上。反應了人心的向背。 

當眾粉碎了《聯合國憲章》,等於否定聯合國的合法性,但問題是,以色列的建國合法性本身就來源於「聯合國181號決議」。

1947年11月29日,聯合國大會以33票贊成,13票反對,10票棄權的結果,通過了「181號決議」。 決議規定,在巴勒斯坦地區,阿拉伯人和猶太人各自建國,其中猶太人得到57%的土地,而阿拉伯人得到43%。

如果聯合國不合法了,「181號決議」就是無效的,那以色列這個國家的存在就沒有法理基礎。

以往大家看在美國的份上,不少事是勉牆容忍的。可當埃爾丹當眾碎掉《聯合國憲章》時,性質就變了。 6p變成了要命,要動搖秩序,要掀桌子,難以容忍。 6par

5月10日是一個分水嶺,如果說5月10日前,世界大部分國家對猶太人和以色列還有一絲同情的話,那麼在5月10日的投票後,在埃爾丹當眾粉碎《聯合國憲章》,最後的一絲同情也會消散。

以色列手撕《聯合國憲章》,雖說美國絕對不可能放棄以色列,但這個世界上沒什麼東西是絕對的,尤其是國與國之間的交往。別忘了,盎撒和猶太也是有矛盾的。當以色列在錯誤的道路上開啟狂奔時,那它唯一的辦法就是綁住美國,硬拉著美國和越來越多的國家對抗,同時祭出《反猶太主義意識法》這種令人目瞪口呆的法案。

而這樣一來,猶太和盎撒的矛盾便會加劇,國內大學生,民眾也因此鬧分裂。 

美國現在的確很護著以色列,不停地為它輸送新鮮血液,可隨著血條越來越短,美國自身都不夠用了,隨著時間的推移,早晚有一天,雙方需要為有限的血液進行內卷,舊有的關係就會被打破。 

到那時,恐怕就沒人能再庇護以色列和猶太人了。

國際刑事法院是世界第一個常設國際戰爭罪法庭,其124個成員國有義務立即逮捕位于成員國境内的通緝犯。資深戰争罪檢察官里德·布羅迪(Reed Brody,)說「這是國際司法史上的一個分水嶺事件」,國際刑事法院成立超過21年以來從未起訴過西方官員,而自從針對納粹德國代表的紐倫堡審判以來,還没有任何國際法庭這樣做過。國際刑事法院檢察官卡裡姆·汗(Karim Khan)表示有合理的理由相信這五人對涉嫌戰爭罪和反人類罪「負有刑事責任」,並稱「國際法和武裝衝突法適用於所有人。沒有任何步兵、指揮官、文職領導人,沒有任何人可以逍遙法外。」

他已向該法院申請對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和國防部長約夫·加蘭特(Yoav Gallant)發出逮捕令,其罪行包括加沙戰爭期間「故意殺人」、滅絕或謀殺、造成饑餓。他說以色列犯下了「反人類罪」,並指責其「對巴勒斯坦平民進行廣泛和有系統的襲擊」。國際刑事法院預審法官小組將決定證據是否支持逮捕令。但法院沒有執行這類逮捕令的方法。

以色列及美國、中國和俄羅斯都不是國際刑事法院的成員。即使該法院發出逮捕令,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和國防部長加蘭特也不會面臨任何立即被起訴風險,但此舉加劇了以色列在戰爭推進過程中遭受到的孤立,被逮捕風險可能會讓他們難以出國旅行。

以色列的主要盟友美國也拒絕了國際刑事法院檢察官擬發逮捕令之舉。美國總拜登譴責此舉「令人憤慨」,並表示「以色列和哈馬斯之間沒有任何等同」。

美國參議院多數黨領袖查克·舒默(Chuck Schumer)週一在參議院表示,國際刑事法院檢察官尋求對以哈領導人發出逮捕令的決定「極不公平」且應受譴責,表明它對以色列懷有深刻偏見;表示將與拜登總統和各方成員合作,繼續堅定不移地支持以色列。

参議院共和黨領袖米奇·麥康奈爾(Mitch McConnell)也譴責國際刑事法院「錯誤的道德等同」做法,稱這只是盡一步敗壞了自己聲譽,成為一個完全不受道德或正義束縛的「流氓私設法庭」(rogue kangaroo court)。他拒绝該法院對以色列有管轄權力的說法。

美國的強力反對,正好也為同樣受到國際刑事法院通緝的俄國普丁解套,國際政治的縱橫何其弔詭。

以色列雖可逃脫國際刑事法院的制裁,但此案卻隱然引發美歐支持以色列陣營的內捲。

法國首先表態,法國外交部 (5月20日)晚間表示支持國際刑事法院(ICC)的獨立性。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法國支持國際刑事法院及其獨立性,並支持打擊有罪不罰的所有情況」,該部「譴責哈馬斯在10月7日襲擊以色列期間實施的反猶太屠殺」,並「伴隨酷刑和性暴力行為」,並警告以色列「必須嚴格遵守國際人道主義法,特別是加沙地帶的平民傷亡程度令人無法接受,以及人道主義准入不足」。

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在本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巴黎時,達成兩國倡議奧運期間全球「停火休戰」的共識。「奧林匹克休戰」(Olympic Truce)是一項長期傳統,即在奧運會期間暫停武裝衝突。

法國的表態無疑會使几乎所有歐盟國家在内的國際刑事法院成員因此會陷入外交困境。

以色列主要人權組織Btselm也稱,逮捕令標誌著「以色列正迅速墜入道德深淵」。

該組織補充說:「國際社會正在向以色列發出信號,以色列不能再繼續推行其暴力、殺戮和破壞政策而不承擔任何責任。」

國際刑事法院檢察官卡裡姆·汗(Karim Khan)解釋非常清楚。他說,以色列選擇了犯罪手段來實現来其在加沙的戰爭目的——「即蓄意造成平民死亡、饑餓、巨大痛苦和嚴重傷害」。「以色列蓄意、系統地剝奪加沙各地平民生存所不可或缺的物品。」

法國不愧是歐洲的領頭羊,支持國際法院逮捕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反映了法國戴高樂主義的獨立外交政策,不會完全以美國碼首是瞻。以色列與美歐國家交好,深受美國保護,很多歐盟國家不敢對以色列指責,法國不僅指責以色列,還批評美國否決聯合國安理會停火協議,和美國叫板。

馬克龍敢對美國說不,這是難能可貴的,馬克龍走出了獨立自主的一步,不願再受美國的壓榨。

反觀同樣是美國的小跟班的台灣,一向把「人權」掛在嘴上的民進黨政府,不僅對以色列軍隊在加薩濫殺無辜,殘害婦孺,不敢吭一聲,民間的社運團體,如太陽花之流只會當執政黨外圍批鬥在野黨,毫無新世代正義感為弱勢人民發聲的勇氣與格調。

可說是「台灣最美麗的風景是-人」的一大諷刺。

*作者為自由評論員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