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麗喬專文:小國大戰略,「和戰兩手」—台灣面對中國的不對稱戰略

2024-04-01 19:30

? 人氣

灰色地帶作戰意指以未達戰爭門檻為底線或靈活在非傳統與非正規的地帶(如經濟及資訊領域)的衝突及脅迫行為。中國的灰色地帶作戰背後有兩個「特色」: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一、灰色地帶作戰不求鯨吞,但求蠶食。舉例而言,中國的飛行器及船艦對海峽中線的侵犯,一方面是北京單方面一步一步對台海現狀的挑戰,另一方面又不是嚴格定義上的軍事侵略。對海峽中線的侵犯,從北京的角度來說,儘管只有小利,但是代價極低,可「積少成多」。

二、中國也可利用灰色地帶作戰試探台灣保家衛國的決心及美國對台的支持。如台北及華府對北京的灰色地帶作戰沒有及時有效的回應,北京既可軟土深掘,常態化新的現狀。反過來說,就算台灣能夠即時應對中國的試探,北京的灰色地帶作戰仍可消耗台北的國防資源,甚至麻痺台北的警戒心。

台灣(及美國)當然有一定能力回擊中國,但「牛刀不殺雞」,無法冒著升高對抗態勢的風險,以傳統軍事手段回應中國的灰色地帶作戰。正因如此,台灣嚇阻中國灰色地帶作戰的挑戰很大;嚇阻的第一要素,就是必須要在對手輕舉妄動時,有效地懲罰對手。

要嚇阻中國的灰色地帶作戰,台灣或可思考應如何訂定自己的灰色地帶作戰[5]。台灣對中的灰色地帶作戰,可歸納為三項原則:

一、台灣需增加中國灰色地帶作戰的成本,使其成為「虧本生意」。

二、在不觸碰紅線的前提之下,挑戰對岸,並在非軍事領域與中國周旋以反制中國。

三、追求後發制人。台灣的灰色地帶作戰,不是為了單方面改變台海現狀,而是為了在以符合比例原則的前提之下,反制中國對現狀切香腸式的挑戰(salami tactic)。

具體來說,台灣的嚇阻策略又可分為至少兩個層次:第一為國際外交輿論戰層次。台灣必須不斷地利用中國的灰色作戰在國際上論述中國對國際秩序穩定的威脅,並以此進一步「國際化」兩岸關係。如果中國不收斂其灰色地帶作戰,台灣或可與民主夥伴合作,邀請更多國外高層級的政治人物訪問台灣,或者參加各式準軍事區域演習(如海巡層級)。

另一方面,台灣也可思考能否與美國達成一定的默契,以外交手段反制中國的灰色地帶作戰。華府可向北京表示,如其灰色地帶作戰不知節制,華府可能針對北京在乎的議題上減少北京希望華府做的宣示,或進一步制定支持台灣的法案及政策。

第二個層次為兩岸經貿交流。台灣,為了反制中國的灰色地帶作戰,可思考需不需要和中國保留一定的經貿及民間往來,以牽制中國,並為台灣創造更多的籌碼。如果中國以灰色地帶作戰片面改變現狀,台灣是否可藉由管制雙方經貿民間往來的方式反制?近年來,中國對台提倡融合發展,台灣能否「將計就計」,利用中國的政策增加自己的戰略迴旋空間?有時,先有「和」,才能戰。「以和備戰」。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