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麗喬專文:小國大戰略,「和戰兩手」—台灣面對中國的不對稱戰略

2024-04-01 19:30

? 人氣

四、「和」可增進兩岸的訊息流通。起步時,純事務性的交流是建立進一步溝通管道的契機。國際政治充滿著誤解(misperception)及訊息不對稱(information asymmetry),雙方都有誘因去避免沒有必要,不在計劃當中的衝突。這也正是為什麽美國國安顧問蘇利文會強調高強度的國與國競爭之同時也需要高強度的外交對話以管控摩擦。這是「以和避戰」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儘管「和」中對台有可能的價值,但是羈縻中國,談何容易。而台灣在討論跟對岸該如何建立互動基礎時,許多時候可能又過於著重於如何以標語、箴言建立互信,發展互動基礎。前國安會諮委林中斌曾指出,我們有太多人、花太多時間要找「說法」來為兩岸解套、換取兩岸和平。但兩岸之間不是「說法」的問題,而是「意願」問題。那麼,兩岸的「和」,除了「說法」之外,還有其他面向嗎?

英國史上最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之一巴麥尊勳爵(Lord Palmerston,1784 – 1865)曾說,國際政治中只有永遠的利益,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在此前提下,台灣不須信任中國,但可以推斷中國的行為是利益導向的,傾向追求所認定的國家利益。儘管中國可能時而過度自信,對國際關係的研判不一定總是準確,但中國仍會在自己的戰略前提之下作出盤算。

顯而易見的問題是:統一台灣會不會令中國的地緣政治處境更為複雜?台灣既是美中大國競逐的前沿及印太的樞紐,也是兩國的地緣政治緩衝地帶 (buffer)。北京必須深思,將緩衝移除會不會反而衝擊印太地區的平衡,不但陷日、韓於戒慎恐懼,也可能大幅增加美中直接衝突的機會。就算明天台灣投降,接受一國兩制,中國也不見得輕鬆,反倒要即刻面對美中競爭的終局 (end game);試問,中國準備好了嗎?

順著這個脈絡,某種型態的「維持現狀」,會完全抵觸中國的利益嗎?若如前所述,從北京當局的角度來看統一只是早晚問題,對台灣是否可更有彈性一些?而台北(及華府)又可如何「利用」北京的自信,穩定兩岸局勢?對台灣而言,有時間,就有空間。

進一步說,中國當前經濟欠佳, 短期內要好轉,挑戰極大。如上文所言,北京的首要目標是政權的安定無虞、國家總體發展、及完成民族復興進程。中國,在經濟下滑之際 — 就算北京認為其經濟問題最終不影響「東升西降」的歴史趨勢 — 是否會有對台灣採取更加務實之態度的壓力?

2023年十月,《彭博》點名某些台灣科技業者正在協助華為建設晶片廠,幫助中國突破美國的科技戰封鎖,並有違反美方制裁的疑慮。台灣的業者自然應該遵守國際法規,台北也一定會和華府站在同一陣線,但這一篇報導正點出台灣對中國在某些議題上的重要性。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