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麗喬專文:小國大戰略,「和戰兩手」—台灣面對中國的不對稱戰略

2024-04-01 19:30

? 人氣

美中關係。(美聯社)

美中關係。(美聯社)

從古至今,極少國家單純因弱小而滅亡,卻有不少國家因愚眛而衰敗。以史為鏡來看國際政治,國與國之間的「和」與「戰」一體兩面,箇中拿捏尤其不易。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一個國家過於軟弱,事事委屈求全,終招他國軟土深掘、得寸進尺,縱然是大國,亦會被瓜分蠶食[1];反之,一個國家過於強勢,一昧窮兵續武,四處樹敵,就算是霸權也不免遭各國圍困,終至覆滅[2]。國際政治講究進退有節,攻守自如。

以當代國際局勢而言,強大如美國碰上北韓也講究「和」與「戰」的平衡。華府的兩韓半島權威車維德 (Victor Cha)曾特別撰文闡述美國對北韓的「鷹派交往」(hawk engagement) 戰略。車維德指出,華府需要與平壤交往,因為交往可以避免北韓在沒有勝算之下,仍把攻擊南韓視為理性的選擇;北韓若因美朝關係惡劣,全然喪失「和」的元素,而對現狀毫不留戀,就算強大如美國也無法嚇阻北韓。剛柔並濟,才是王道。

大國如此,小國亦復如是。而對小國來說,和戰攻守的挑戰又更嚴峻。小國本身資源有限,無法和大國進行全面競爭。從這個角度來說,小國大戰略,勢必得本於「不對稱思維」(asymmetric thinking),講究「和」、「戰」的精準拿捏,須綜觀全局,僅專注必要戰場,養精蓄力,等待最有利的時機進場。「先勝而後求戰」。

「不對稱思維」的「兩手」戰略之於台灣在兩岸政策上的應對進退尤為重要。中國共產黨自毛澤東以降,早深諳「和戰兩手」,鑽研鬥爭(「戰」)妥協(「和」)的交替運用。也正因如此,美澳等民主國家現也開始研究應如何制定自身的「兩手」戰略反制中國。

面對中國的「兩手」戰略,台灣可如何拿捏「和」、「戰」的分寸,以「兩手對兩手」,「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台灣對中的「和」,是否就只是朝貢政治,向天朝表忠?台灣對中的「戰」,又是否就只是與中國全面「 直球對決」?台灣可如何借鑒古今中外各國的教訓[3],制定以小搏大,不觸碰統獨議題,能被台灣大多數選民接受的兩岸戰略?

當然,台灣所處的時空背景、國際局勢、及身分認同問題自成一格,難有完美的範例供台灣借鏡。末學後進,班門弄斧,以下的分析不可能面面俱到[4],更不是「終場陳述」( last word),但望文章提供一些討論基礎,釣出高手。「自己的台灣自己救」。面臨外在的挑戰,保衛台灣的第一步,就是每位公民都實事求是地思考台灣的未來。在民主國家,大戰略不是廟堂卿士的禁臠;國家興亡,公民有責。

下文分為三部份探討台灣對中的「和戰兩手」戰略: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