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讚國觀點:笨蛋,選舉就是買賣

2024-01-23 06:50

? 人氣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出席阿北小草見面會。(顏麟宇攝)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出席阿北小草見面會。(顏麟宇攝)

台灣民衆黨台中第一選區立法委員候選人蔡壁如1月19日説,在她選區,總統候選人柯文哲的文宣面紙一包都發不出去。面紙携帶方便,也多少有用,阿北的免費面紙居然没人要,蔡壁如不免太委屈。她好歹有點常識與知識,問題不在面紙,而是品牌。品牌差,産品自然乏人問津。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其實,2024年台灣的總統選舉就是一場規模龐大的商業買賣,候選人以全國為市場,行銷對象則是1900萬消費者,「選民」不過是他/她們在政治領域裡的分身。選民不笨,消費者更是精明,兩者合而為一,政治消費者就不是任何政客可以輕易唬弄一番,或以一包面紙便打發掉(林北這一票不可能是紙一張)。

在英國或美國,全國選舉行之百年,透過候選人的形象包裝、媒體廣告、傳單和造勢等策略,跨領域的政治行銷(political marketing)早已成為分析選舉結構與過程的重要理論視野,累積了大量文獻與知識。比起西方的民主選舉,儘管形式和内容不盡相同,台灣2024年的總統選舉並未偏離政治行銷的原則與操作,恐怕還更激情和煽動。

在2008年出版的《選民或消費者:想像當代的選舉人》(Voters or Consumers: Imagining the Contemporary Electorate)中,兩位編輯指出,政治行銷一再强化選民是政治消費者(political consumer)的概念,他/她們未必全然理性,卻擁有自主權與獨立判斷,不僅會質疑候選人提出的主張,也不接受政客常掛在嘴上的宣稱,「我的作為全對你們好」,其中的關鍵是公司的品牌(corporate brands)與消費者的抉擇(consumer choices),亦即從消費者的立場檢驗選舉的成敗和社會效應。

台灣在1996年直選之前的幾次總統選舉中,基本上都是單一品牌,除了威權體制下的中國國民黨,别無其它像樣的替代廠牌,政治消費者根本毫無抉擇餘地。這是一種變相的灌鴨子舉動,取捨由不得自己,强制消費者逆來順受。由「蔣介石一票」到「蔣經國一票」,台灣人民只能看「萬年國會」演一場「我投票都為你們著想」的荒謬劇。

從1996年到2024年的8次總統選舉,政黨品牌多出不少,新黨、親民黨、台聯、台灣基進、時代力量與民衆黨等先後出現在政治市場裡,消費者可以挑三撿四。不幸的是,在品牌與産品上,經過幾番競争與淘汰,能够跟國民黨在政治行銷上一較長短的,只剩民主進步黨。在零和遊戱規則下,兩黨瓜分市場大餠的局面形成,但不見得對民主政治或消費者有太多好處,小黨往往分不到一杯羹,更於2024年民衆黨興起後,集體餓斃。

喜歡這篇文章嗎?

張讚國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