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四○年:鴉片戰爭還是白銀戰爭?:《白銀帝國》選摘(4)

2018-10-02 05:10

? 人氣

接下來的歷史演進或許大家都已經熟悉,但細節未必清晰。從馬士的大事記載來看具體發生了什麼?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一八三九年七月七日,林維喜在香港鬥毆中被打死。八月二十五日,英國人被驅出澳門。八月三十一日,林欽差號召村民武裝起來。九月十二日,西班牙雙桅船『米巴音奴』號在澳門被焚。十一月三日,穿鼻洋的海軍行動。戰爭開始。十一月二十六日,宣布永遠禁止英商貿易。

「一八四一年一月七日,穿鼻洋海戰並占領大角頭。遂即停戰。一月二十日,義律與琦善簽立協定。割讓香港。一月三十日,中國政府不承認該協定。二月二十三日,重啟敵對行動。二月二十五日,布告對於獲取英國人的首級懸出賞格。二月二十六日,經過戰鬥占領虎門。三月二十日,停止敵對行動,重新開放貿易。四月三十日,英國政府宣布取消一月二十日的協定。五月二十一日,廣州戰事重起。五月二十七日,協定簽字。贖取廣州城。六月七日,香港宣布為一自由口岸。六月十四日,香港初次出賣土地。八月十日,唯一的全權公使璞鼎查爵士到來。八月二十六日,攻取廈門並予占領。十月一日,攻取定海並予占領。十月十至十三日,攻取鎮海和寧波並予占領。

「一八四二年二月十六日,宣布香港為一自由口岸。定海也宣布為自由口岸。二月二十七日,英國政府機關移往香港。五月十八日,攻取乍浦;滿洲駐防軍隊損失嚴重。六月十六日,攻占吳淞砲臺。六月十九日,占領上海。七月二十日,攻占鎮江,滿洲駐防軍隊被殲滅。八月九日,全權公使到達南京。八月二十九日,簽訂《南京條約》。

「一八四三年六月二十六日,交換條約批准書。宣布割讓香港。七月二十二日,公布『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十月八日,簽訂《虎門條約》。十一月十七日,上海開放對外通商。」

禁煙最為激烈的林則徐和道光皇帝,都是歷史的輸家,最後兩人鬱鬱而終。雖然兩人在生前身後都獲得不少國內認同,但不可否認,兩人受限於認知,良好的意願並不意味著站在歷史前列。從英國角度來看,除了鴉片的利潤,同時也保持了貿易通暢,二者都與白銀有關。蔣廷黻認為,就世界大勢而言,戰爭是不能避免的,無論被我們稱為鴉片戰爭還是被英國人稱為通商戰爭,兩方面都有理由,「關於鴉片問題,我方力圖禁絕,英方則希望維持原狀:我攻彼守。關於通商問題,英方力圖獲得更大的機會和自由,我方則硬要維持原狀:彼攻我守」。

回看馬戛爾尼早年的和平外交努力,不禁令人感嘆,清朝拒絕談判或許是戰爭不可避免的開始。更為接近事實的看法或許正如蔣廷黻所言,「英國在華的目的全在通商,做買賣者不分中外古今,均盼時局的安定。英政府的行動就是我們所謂的『將就了事,敷衍過去』」。鴉片戰爭的開始,今天看來是必然,當時卻有偶然之處,其實也與英國人貿易不利、執意追回被焚毀的鴉片相關,這是兩種文化的衝突,也是兩種觀念的碰撞,或許從兩邊切入,才能更全面地了解。

鴉片戰爭是中國人心中的民族傷痕,日後英國人對此一直淡化處理,雙方的了解當時就充滿了無知與誤讀。正如大清皇帝在打了兩年多戰爭,花費無數人命、白銀之後,才想起來問前線大臣,英國到底在什麼地方?直到今天,我們對於鴉片戰爭知道得還是太少,和所有的戰爭一樣,鴉片戰爭充滿不同角度的叙事以及扭曲和遺忘,但不可避免的是,中國因此被強行拽入一個陌生而急劇變化的全球化時代。

*作者徐瑾為中國經濟學者,現為英國《金融時報》旗下FT中文網財經版主編、首席財經評論員。著有《有時》、《印鈔者》、《凱恩斯的中國聚會》,本文取自作者新著《白銀帝國:從唐帝國到明清盛世,貨幣如何影響中國的興衰》。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