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四○年:鴉片戰爭還是白銀戰爭?:《白銀帝國》選摘(4)

2018-10-02 05:10

? 人氣

「鴉片戰爭是中國人心中的民族傷痕⋯⋯和所有的戰爭一樣,鴉片戰爭充滿不同角度的叙事以及扭曲和遺忘,但不可避免的是,中國因此被強行拽入一個陌生而急劇變化的全球化時代。」(資料照,取自世界數字圖書館)

「鴉片戰爭是中國人心中的民族傷痕⋯⋯和所有的戰爭一樣,鴉片戰爭充滿不同角度的叙事以及扭曲和遺忘,但不可避免的是,中國因此被強行拽入一個陌生而急劇變化的全球化時代。」(資料照,取自世界數字圖書館)

鴉片戰爭不僅是中國歷史轉型的一個重要事件,更是不少國人強國情感的來源。然而,歷史並非由單一事件決定,對於鴉片戰爭或中英戰爭,我們的認知未必足夠,不同的立場往往導致不同的論斷,尤其是這無法不帶情感審視的歷史事件。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鴉片的魅惑和它自身的效應一樣令人迷惑不解,對於中國如此,對於世界也是。鴉片是藥品還是毒品?鴉片成癮源自東方還是西方?鴉片吸食是道德問題還是經濟問題?這場戰爭是鴉片戰爭還是白銀戰爭?……一個問題的解決往往導致另一個問題的產生。鴉片是戰爭的引線,更是中國近代歷史上的道德焦慮與民族隱患的雙重隱喻:外來的鴉片帶走了中國的白銀,而中國留下了「東亞病夫」的世界印象,甚至吸食鴉片上癮也成為中國輸出的惡習。鴉片進而成為身分的象徵,從晚清到民國,很多軍事政權都與鴉片有著重要的關係。在鴉片名下,中國成為帶有道德瑕疵的被迫害者。

在這一點上,李鴻章的看法不無洞察力。他於一八八一年致信英國禁菸協會,如是表示:「中國從道德的立場看待這個問題,而英國是從財政的角度來看。」這一看法或許並非其個人見地,一位曾國藩的幕僚也認為,「英夷志在貿易,原無窺竊之意,故朝廷以大度容之,迨後求進城,即嚴拒之矣」。

鴉片戰爭起源於貿易,中國與英國之間的關係因為茶與鴉片而連接在一起,中間的渠道是白銀──人人都難以拒絕貴金屬的誘惑,不僅中國人不喜歡白銀流出,西方人也不喜歡。早在中國人抱怨「漏銀」之前,西歐對白銀的流出就持批評態度,鴉片作為一種走私貿易應運而生與此相關。

兩江總督李鴻章
 「李鴻章的看法不無洞察力。他於一八八一年致信英國禁菸協會,如是表示:『中國從道德的立場看待這個問題,而英國是從財政的角度來看。』」

鴉片戰爭其實也是一場白銀戰爭,甚至鴉片戰爭也被稱為通商戰爭,可見經濟因素在這場戰爭中的意義。最初貿易對於中國來說有利可圖,世界需要中國的絲、茶等物,中國人卻無意購買洋貨,茶葉貿易呈現「幾何級數」上揚,從一六八四年的五箱到一七二○年的四十萬英鎊,一八○○年貿易額高達兩千三百萬英鎊。英國則是中國茶葉的主要買家,據說茶葉有七分之一進入英國,而茶葉進口稅占到英國稅收的十分之一。

貿易背後則是貨幣的流轉,白銀隨著貿易的開展開始浸淫中國。據統計,流入中國的白銀從十八世紀六○年代的每年三百萬兩增至十八世紀八○年代的每年一千六百萬兩。貿易戰自古有之,現在看起來唇槍舌劍很激烈,過去更加赤裸暴力。英國的反擊來了,鴉片開始流入中國。隨著孟加拉鴉片有組織地進入中國,中國和英國的貿易往來鏈條從此演變為中國、印度、英國之間的三角貿易。除了東印度公司之外,英國及印度商人獲得東印度公司許可之後也開始在亞洲進行貿易,他們作為「港腳貿易商」(country merchant)在鴉片貿易甚至對華貿易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這也為日後的紛爭埋下伏筆。一八○○年進口到中國的鴉片是四千五百多箱,一八三八年則達到四萬箱,而中國從一八○○年開始禁止鴉片的進口──按照學者考證,所謂一箱鴉片,其長一公尺,寬、高各為○.五公尺,內有棒球大小的鴉片球四十個,大概是一百個癮君子一年的消費量。禁令之下,鴉片仍舊流行,貿易平衡也開始變化,十九世紀二○年代,每年有兩百萬兩白銀流出中國,到了三○年代,這個數字上升到了九百萬兩。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