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年輕人不是民進黨的工具

2024-05-20 06:00

? 人氣

立法院17日處理國會改革法案,朝野肢體衝突激烈,晚間院外民眾聚集抗議。(陳昱凱攝)

立法院17日處理國會改革法案,朝野肢體衝突激烈,晚間院外民眾聚集抗議。(陳昱凱攝)

05/17的晚上,似乎又回到10年前的景象。一樣是民進黨在場內慘敗,在場外互幹。只是經歷8年多的洗禮,那股熱情與正當性,早已不復存在。中午國會再度出現久違的鬥毆場面,但再激烈的暴力,也無法挽回人數劣勢的局面。無法在立院發揮作用的老柯,只能透過場外動員的方式爭面子。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國會吵什麼

「國會改革」是蔡英文8年來承諾要做的,結果還是要等到別人來做才會有進度。放遠世界,台灣的國會權限仍處於薄弱,行政作為立法意志的延伸,應當有更多影響力與監督力量。然而面對國會藐視法、總統國情報告等不利執政黨的法案,兩邊自然無法迅速達成共識。民進黨無數次搶麥克風、提40次散會和各種行為,仍無法挽回表決失敗的事實。為此民進黨只能將「國會改革」描述成「國會香港化」,那年金改革又是不是能說成「政府土匪化」?。另一項「環島高鐵」更被扭曲成坑錢法案,殊不知這也是自家人—王國材的構想。那些享受高鐵之便的綠委從南部北上,阻擋花東人民享有高鐵的權利。若打通中央山脈的高鐵是罪惡,那打通雪山山脈的國道5號又該誰來背鍋?

民主的力量

過去民進黨挾帶人數優勢,在8年中「逕付二讀」無數次,卻以人民意志為霸道正當化。民進黨自己把「沒用的8票」轉變成沒用的「沒用的51票」,只能怪自己的智慧遠不及某黨聯合次要敵人,打擊主要敵人。面對這樣連敗的局面,民進黨也只能使出渾身解數,唆使自家綠委攀登人牆,結果反而跌落送醫。如果民進黨使不出智慧,就動用暴力,那根槍桿子出政權的政黨有何不同?

年輕人不是你的工具

以「程序不正義」、「沒收討論」為宣傳工具,號召年輕人上街頭。利用簡單、煽動性的字詞,把年輕人當作玩具,好讓自己掙點顏面。國會有沒有作票?法案有沒有討論、表決?這些民進黨自己是最清楚。而了解事實,又刻意扭曲的行為,不能只說「壞」字形容。民主的程序就是人民的意志,現在的局面也是台灣人的決定,舉手投票亦是如此。隨意號召年輕人打破程序,圖利自己,只能以「民粹」破壞「民主」形容。

05/21也是國會表決日,想必也是國會內外最激烈的時刻。無論場內表決為何,那都是台灣意志的結果。場外青年在外頭抗爭,這也是民主意志的展現。但所有人都必須知道自己在爭取什麼?自己又是為何上街頭?如果只是接收片面訊息和奮起上街頭,只會淪為政治魁儡,讓這場抗爭成為民主的汙點。

*作者為大學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