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忠偉觀點:傷害敵國婦人事小,耗損軍力事大─慰安婦簡史

2018-09-16 07:20

? 人氣

另外南韓《漢城日報(Seoul Shinmun Daily)》在1974年11月1日的新聞報導也指出:「跟據推測從1943年到1945年8月15日,以『女子勤勞挺身隊』的名義強虜的朝鮮婦女有20萬人,其中有5~7萬人已經死亡。眾所周知,戰時『女子勤勞挺身隊』的很多人都被迫充當了日軍的『慰安婦』」。文中還指出,這些「慰安婦」不但天天要為日軍提供性服務,還必須從事衛生、炊事等雜役工作,但只能領取很少的報酬,實際上大多勞務都是沒有報酬可領的,而且還必須隨軍隊到處移防,生活條件相當惡劣,很多人因此送命,或是無辜的死於敵軍的砲火當中。甚至在戰爭末期還有日本士兵因食物缺乏,竟把「慰安婦」殺掉當成肉人分而食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日本是在1943年9月的「次官會議」上決定組成「女子勤勞挺身隊」,1944年8月23日以敕令五一九號頒佈《女子挺身勤勞令》,即日開始實施,對象是12~40歲的未婚女性,從此「慰安婦」的徵召有了法令的依據,也正式制度化。在韓國「慰安婦」被稱作「朝鮮ピー」,「ピー」有兩個含意,一說是取自英語的Prostitute(娼婦)的字頭「P」,也有人說是來自中文裡的女性性器官,因此這些慰安婦工作的場所就被稱為:「慰安所」也被稱作「ピー屋」。

日本有名的日文國語辭典《廣辭苑》中記載──「慰安婦」為:「隨軍到戰地部隊,安慰過官兵的女人」。而在日軍裡「慰安婦」的同義詞有:女子挺身隊、戰地服務隊、慰安隊、賣笑婦、醜業婦、花姑娘、特殊婦女、特要員(日本海軍對慰安婦的稱呼)、娼妓、P等。至於「慰安所」也有許多不同的別稱,包括:料理店、沙龍、料亭、俱樂部、行樂所、酒吧、宿舍、貿易公司、食堂、軍人之友社、公共廁所、P屋、別墅、舞廳等。

有良心的日本國會議員戰後挖掘被遺忘的慰安婦真相

「慰安婦」問題在日本無條件投降之後本來已經被人們所遺忘,直到1990年6月6日才被日本社民黨前身社會黨的議員本岡昭次(1931~2017)在參議院預算委員會首次提出,日本政府最初矢口否認原曾參與任何跟「慰安婦」相關的事宜,並且拒絕對此進行調查。但在接下來的一年半時間裏,一系列重大事件迫使日本政府改變了説法(註十)。隔年(1991年)8月14日,南韓前「慰安婦」金學順(1922~1997)在首都漢城(中文譯名已改為:首爾/Seoul)召開記者會承認自己是受害者,成為公開日軍「慰安婦」問題的第一名證人。同年12月6日,東京地方裁判所受理第一宗「慰安婦」補償官司。之後日本政府動員──外務省、防衛廳、厚生省、警察廳、文部省、勞動省等6個部門參與調查,一共發現了127份與「慰安婦」問題有關的資料。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賈忠偉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