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劍虹觀點:民族解放的先聲─大東亞會議80周年

2023-11-05 07:20

? 人氣

出席1943年11月大東亞會議的各國元首,從左到右為緬甸的巴莫、滿洲國的張景惠、中國的汪精衛、日本的東條英機(日本)、泰國的旺·威泰耶康、菲律賓的勞瑞爾(菲律賓)及印度的鮑斯。(許劍虹提供)

出席1943年11月大東亞會議的各國元首,從左到右為緬甸的巴莫、滿洲國的張景惠、中國的汪精衛、日本的東條英機(日本)、泰國的旺·威泰耶康、菲律賓的勞瑞爾(菲律賓)及印度的鮑斯。(許劍虹提供)

上週我們介紹了等同於開羅會議預備會議的莫斯科會議,事實上1943年從同盟國的角度來看就是一個充滿會議的年份,開會的目的除了決定歐洲和亞洲戰場該如何打外,更重要的是建立一個避免第三次世界大戰開打的戰後國際秩序。當然同盟國之間各懷鬼胎,羅斯福想以《大西洋憲章》為藍圖,打造一個沒有法西斯主義、殖民主義以及共產主義的自由世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然而邱吉爾的目標就是要維持大英殖民帝國,史達林則希望以共產主義重塑世界,蔣中正則希望依附在美國之下使中華民國成為亞洲的領頭羊。美蘇英中四國對戰後世界各有自己的想法,筆者留待下個月討論開羅會議和德黑蘭會議的時候再來討論。那麼德國、日本與義大利等三大軸心國,是否也有自己的戰後秩序等待建立?

戰時希特勒與墨索里尼有經常性的會晤,而且無論是在法蘭西、巴爾幹還是北非戰場上都能看到德軍與義軍並肩作戰的身影。日本與德國之間的關係卻完全不是如此,因為除了派遣17艘U級潛艦到馬來半島的檳城執行物資與人員的運補任務外,德國不再有出兵太平洋戰場的紀錄。希特勒與總理東條英機或者裕仁天皇,似乎也沒有見過一面。

唯一把兩大軸心國聯繫在一起的,就是德國與日本同時都在和英國還有美國作戰。蘇聯是德國排在美英之外的第三大敵人,但是蘇聯卻因為簽署《日蘇中立條約》的關係沒有參加對日作戰,可見德國和日本之間對戰爭還有戰後世界該怎麼走有不同的看法。其中德國、蘇聯與日本都與以英美為代表的盎格魯撒克遜文明,尤其是希望以武力瓦解大英帝國。

煽動殖民地民族主義起來打倒英國,是德國、蘇聯與日本都採用過的政治戰略,但是這三個當中卻只有日本是真正意義上的有色人種國家。希特勒是大日耳曼主義者,史達林是大斯拉夫主義者,他們的白人優越感比起英國人而言只有過之而無不及,因此帶領有色人種崛起翻身的任務,在那個時代背景下就落到了日本的肩膀上,於是就有了1943年11月舉行的大東亞會議。

汪精衛身著海軍大禮服,迎接訪問中國的印度獨立領袖鮑斯。(國史館提供)
汪精衛身著海軍大禮服,迎接訪問中國的印度獨立領袖鮑斯。(國史館提供)

誰是日本的小夥伴?

二戰時的太平洋戰場有美英中聯盟,歐洲戰場有美蘇英聯盟,在羅斯福總統憑藉美國強大的國力影響下還能勉強連成一線。然而德國與日本的情況完全不一樣,雙方各自在歐洲和亞洲有自己的盟友圈。德國的盟友有義大利、匈牙利、保加利亞、羅馬尼亞、芬蘭、維琪法國、斯洛伐克以及克羅埃西亞,其中維琪法國、斯洛伐克以及克羅埃西亞為納粹扶植的傀儡政權。

日本在亞洲的盟友有滿洲國、中華民國、泰王國、緬甸國、菲律賓第二共和國以及統治法屬中南半島的維琪法國。上述這六個國家中,只有泰國不是日本經由武力扶持的傀儡政權,稱得上與日本有夥伴關係。維琪法國則是納粹德國與日本帝國雙重扶植的傀儡政權,且因為其並非嚴格意義上的亞洲國家,並沒有真正為日本視為盟友看待。

喜歡這篇文章嗎?

許劍虹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