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劍虹觀點:開羅宣言的先聲─莫斯科外長會議80周年

2023-10-29 07:20

? 人氣

1943年10月30日《莫斯科宣言》簽字儀式,從左到右分別為中華民國駐蘇聯大使傅秉常、美國國務卿赫爾、蘇聯外長莫洛托夫與英國外相艾登。

1943年10月30日《莫斯科宣言》簽字儀式,從左到右分別為中華民國駐蘇聯大使傅秉常、美國國務卿赫爾、蘇聯外長莫洛托夫與英國外相艾登。

今年是開羅會議80周年,雖然在當今由對《開羅宣言》抱持質疑態度的民進黨主政下,台灣的紀念氛圍相信不會比10年前馬英九執政時來得熱絡,但國史館館長陳儀深已承諾會舉辦活動,我們還是拭目以待。當然大家都知道,根據1943年12月1日發佈的《開羅宣言》,「日本所竊取於中國之領土,例如東北四省、台灣、澎湖群島等,歸還中華民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但是對於蔣中正何以能前往開羅,與羅斯福、邱吉爾平起平坐這點,國內卻鮮少有學者研究。倒是在外交部的網站上,有明確指出:「1943年10月31日由中、美、英、蘇四強發表《莫斯科宣言》,確立我國成為反軸心國的四強地位。」所以在《開羅宣言》前還有一個《莫斯科宣言》,意味在開羅會議以前還有一場莫斯科會議。

決定中華民國戰後命運的莫斯科會議。(許劍虹提供)
決定中華民國戰後命運的莫斯科會議。(許劍虹提供)

當然會有讀者感到疑惑,難道中華民國不是在1942年1月1日發表的《聯合國家宣言》中,就已經成為四強了嗎?為什麼這個地位要等到一年又10個月後的莫斯科會議上再度確認一次?既然中華民國的四強地位在莫斯科會議上獲得蘇聯承認,何以史達林拒絕出席開羅會議,與美英中三國元首一起召開名符其實的四強會議,而是另外到德黑蘭和美英元首召開另外一場三強會議?

顯見拉拔中華民國成為世界四強,是美國總統羅斯福的一意孤行,沒有獲得邱吉爾與史達林兩人的共識。此刻隨著《平等新約》的簽署,中華民國已經收回了絕大多數的英美租界和治外法權,邱吉爾十分擔心若將四強地位賦予中華民國,不只英國在中國的最後一塊殖民地香港將不保,而且大英帝國對蘇伊士運河以東的統治將隨之瓦解。

為此邱吉爾主張,中華民國不像美國、蘇聯還有英國一樣具備同時影響歐亞戰局的實力,對戰後歐洲事務更是沒有發言權,反對給予中華民國與三強平等的地位。然而英國的生死存亡都依賴美國的援助,此外英國也需要蔣中正的幫助來抵禦日本對東南亞「大東亞共榮圈」的宣傳,最終還是向羅斯福總統做出了妥協,唯一大力反對中華民國者就只剩下史達林了。

蘇聯外長莫洛托夫,在史達林旨意下對讓中華民國成為四強持堅決反對的態度。(許劍虹提供)
蘇聯外長莫洛托夫,在史達林旨意下對讓中華民國成為四強持堅決反對的態度。(許劍虹提供)

日蘇中立條約

史達林反對中華民國成為四強的理由,首先是蘇聯在1941年4月13日與日本簽署了《日蘇中立條約》,而且也沒有在納粹德國進攻蘇聯的1941年6月22日以及珍珠港事變爆發後的1941年12月7日後投入對日作戰。蘇聯不具備同時對德日作戰的能力,因此雖然在東歐戰場上與德軍打得不可開交,卻仍試圖在太平洋戰場上保持中立。

蔣中正自然看得出史達林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知道如果放任蘇聯在對日作戰中保持中立,就算最終日本被擊敗,美英中三國也將元氣大傷。戰後蘇聯必將趁虛而入,扶持中國、日本、朝鮮以及中南半島的共產主義勢力發展壯大。所以打從太平洋戰爭爆發以來,蔣中正就不斷想方設法將蘇聯拖入對日作戰,這樣的態度讓史達林非常感冒。

喜歡這篇文章嗎?

許劍虹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