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劍虹觀點:開羅宣言的先聲─莫斯科外長會議80周年

2023-10-29 07:20

? 人氣

1943年10月30日《莫斯科宣言》簽字儀式,從左到右分別為中華民國駐蘇聯大使傅秉常、美國國務卿赫爾、蘇聯外長莫洛托夫與英國外相艾登。

1943年10月30日《莫斯科宣言》簽字儀式,從左到右分別為中華民國駐蘇聯大使傅秉常、美國國務卿赫爾、蘇聯外長莫洛托夫與英國外相艾登。

今年是開羅會議80周年,雖然在當今由對《開羅宣言》抱持質疑態度的民進黨主政下,台灣的紀念氛圍相信不會比10年前馬英九執政時來得熱絡,但國史館館長陳儀深已承諾會舉辦活動,我們還是拭目以待。當然大家都知道,根據1943年12月1日發佈的《開羅宣言》,「日本所竊取於中國之領土,例如東北四省、台灣、澎湖群島等,歸還中華民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但是對於蔣中正何以能前往開羅,與羅斯福、邱吉爾平起平坐這點,國內卻鮮少有學者研究。倒是在外交部的網站上,有明確指出:「1943年10月31日由中、美、英、蘇四強發表《莫斯科宣言》,確立我國成為反軸心國的四強地位。」所以在《開羅宣言》前還有一個《莫斯科宣言》,意味在開羅會議以前還有一場莫斯科會議。

決定中華民國戰後命運的莫斯科會議。(許劍虹提供)
決定中華民國戰後命運的莫斯科會議。(許劍虹提供)

當然會有讀者感到疑惑,難道中華民國不是在1942年1月1日發表的《聯合國家宣言》中,就已經成為四強了嗎?為什麼這個地位要等到一年又10個月後的莫斯科會議上再度確認一次?既然中華民國的四強地位在莫斯科會議上獲得蘇聯承認,何以史達林拒絕出席開羅會議,與美英中三國元首一起召開名符其實的四強會議,而是另外到德黑蘭和美英元首召開另外一場三強會議?

顯見拉拔中華民國成為世界四強,是美國總統羅斯福的一意孤行,沒有獲得邱吉爾與史達林兩人的共識。此刻隨著《平等新約》的簽署,中華民國已經收回了絕大多數的英美租界和治外法權,邱吉爾十分擔心若將四強地位賦予中華民國,不只英國在中國的最後一塊殖民地香港將不保,而且大英帝國對蘇伊士運河以東的統治將隨之瓦解。

為此邱吉爾主張,中華民國不像美國、蘇聯還有英國一樣具備同時影響歐亞戰局的實力,對戰後歐洲事務更是沒有發言權,反對給予中華民國與三強平等的地位。然而英國的生死存亡都依賴美國的援助,此外英國也需要蔣中正的幫助來抵禦日本對東南亞「大東亞共榮圈」的宣傳,最終還是向羅斯福總統做出了妥協,唯一大力反對中華民國者就只剩下史達林了。

蘇聯外長莫洛托夫,在史達林旨意下對讓中華民國成為四強持堅決反對的態度。(許劍虹提供)
蘇聯外長莫洛托夫,在史達林旨意下對讓中華民國成為四強持堅決反對的態度。(許劍虹提供)

日蘇中立條約

史達林反對中華民國成為四強的理由,首先是蘇聯在1941年4月13日與日本簽署了《日蘇中立條約》,而且也沒有在納粹德國進攻蘇聯的1941年6月22日以及珍珠港事變爆發後的1941年12月7日後投入對日作戰。蘇聯不具備同時對德日作戰的能力,因此雖然在東歐戰場上與德軍打得不可開交,卻仍試圖在太平洋戰場上保持中立。

蔣中正自然看得出史達林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知道如果放任蘇聯在對日作戰中保持中立,就算最終日本被擊敗,美英中三國也將元氣大傷。戰後蘇聯必將趁虛而入,扶持中國、日本、朝鮮以及中南半島的共產主義勢力發展壯大。所以打從太平洋戰爭爆發以來,蔣中正就不斷想方設法將蘇聯拖入對日作戰,這樣的態度讓史達林非常感冒。

為了向日本表達蘇聯的中立態度,史達林始終不願意允許美英兩國經由西伯利亞的陸上運輸線援助中國,甚至在杜立德(James H. Doolittle)中校1942年4月18日對日本發動首度空襲後,其中一架飛往海參威迫降的B-25轟炸機也為蘇聯軍隊所扣押。以機長約克(Edward J. York)上尉為代表的五名美軍機組人員,還被蘇聯扣留了長達13個月之久。

從蘇聯的角度出發,無論是以英美中為代表的同盟國還是以德義日為代表的軸心國都是該被打倒的對象。在歐洲戰場,德義是要被優先擊敗的首要敵人,英美則是可以暫時聯手的次要敵人。主要敵人與次要敵人的位置,到了亞洲戰場有了對調,蘇聯希望日本盡可能消耗英美以及中華民國的軍事實力,為戰後的共產革命製造有利環境。

事實上日本在「大東亞共榮圈」的旗幟下向英美殖民地發起進攻,其實與蘇聯從「帝國主義」手中解放「被壓迫人民」的論述有眾多異曲同工之處。在這樣的情況下,史達林更是要與蔣中正保持距離,努力打壓中華民國成為四強的企圖,才有可能向日本方面證明自己的中立性,這是蘇聯反對中華民國成為四強的第一大原因。

蔣中正不愧是20世紀的中國版澤倫斯基,利用蘇聯遭蘇聯入侵的機會,爭取新疆軍頭盛世才回歸中央,但也惹火了史達林。(許劍虹提供)
蔣中正不愧是20世紀的中國版澤倫斯基,利用蘇聯遭蘇聯入侵的機會,爭取新疆軍頭盛世才回歸中央,但也惹火了史達林。(許劍虹提供)

蔣中正與史達林的對立

當然打蘇聯拖入太平洋戰爭,不會是史達林決定打壓蔣中正的唯一因素。事實上利用納粹進攻蘇聯,史達林無暇東顧的機會,蔣中正採取了許多行動削弱莫斯科對中國的影響力。胡宗南部隊在德蘇戰爭爆發後,就第一時間進駐河西走廊,對長期以來控制新疆,採取親蘇政策的軍閥盛世才做出了歸順中央的決定。

另外蔣中正還趁日軍與美軍在太平洋戰場上激戰的時刻,派遣李仙洲指揮的第28集團軍進攻山東的8路軍根據地,甚至還在莫斯科宣佈解散共產國際後就產生了派胡宗南部隊進攻延安的念頭。沒想到山東的共軍得到日軍協助,聯手擊退了第28集團軍的攻勢,胡宗南對延安進攻的計劃,則因蘇聯向英美「告洋狀」而胎死腹中。

如果蔣中正如同一個時代的日本,採取非共而不反共的策略,鎮壓本國的共產黨卻親近蘇聯,或者是至少在蘇聯和美英之間保持中立,那麼史達林對中華民國或許還能有所容忍。可是蔣中正的態度就很明顯的反對蘇聯,同時也反對包括中共、外蒙古與新疆在內一切在中國的蘇聯代理勢力,這就讓史達林非抵制中華民國政府到底了。

再加上1939年12月14日,中華民國在阿根廷於國際聯盟大會提出的譴責蘇聯入侵芬蘭案中投下棄權票,導致蘇聯被驅逐的新仇舊恨,都讓史達林決定給蔣中正好看。畢竟當時唯一支援中國抗戰的國家是蘇聯,而阿根廷的提案只要有一個國際聯盟非常任理事國投否決票就能夠否決的情況下,重慶卻還是不願意向莫斯科伸出援手,真的是激怒了史達林。

而當莫斯科外長會議於1943年10月舉行的同時,蔣中正還在試圖將新疆的蘇聯紅軍騎兵第8團逐出國門,雙方關係已惡劣的不得了。如果英國的態度還只是為了保留自己的帝國,那麼蘇聯的態度幾乎就是希望置中華民國於死地了。為此代表美國出席莫斯科外長會議的國務卿赫爾(Cordell Hull),還真的是費了一番功夫遊說蘇聯外長莫洛托夫(Vyacheslav M. Molotov)。

美國國務卿赫爾,不惜以讓蘇聯坐收太平洋戰爭的漁翁之利為代價,換取讓中華民國成為四強。(許劍虹提供)
美國國務卿赫爾,不惜以讓蘇聯坐收太平洋戰爭的漁翁之利為代價,換取讓中華民國成為四強。(許劍虹提供)

赫爾與莫洛托夫的對決

白宮在1943年10月5日的莫斯科外長預備會議上,就做出了必須要英國和蘇聯接受中華民國成為四強的決定。為了說服莫斯科接受這個決定,美國可以允許蘇聯在擊敗納粹的侵略以後再加入對日作戰,在此之前可繼續從美日戰爭中漁翁得利。莫斯科外長會議於10月18日展開,莫洛托夫依據史達林的旨意,對提升中華民國為四強採取堅決的反對態度。

莫洛托夫表示,既然參加莫斯科外長會議的只有赫爾、他自己還有英國外相艾登(Anthony Eden),那麼自然就是三強會議。既然是三強會議,最後發表的也是「三強宣言」,根本沒有必要考慮沒派人出席的中華民國。赫爾則表示如果莫斯科會議排除中國,重慶國民政府可能會與日本溝和,造成嚴重的政治和軍事後果。

所謂國民政府會與日本溝和,其實是莫斯科和延安方面散佈的謠言,不過因為美國恐懼若國民政府倒向日本,將導致美日戰爭演變為黃種人反抗白種人殖民統治的種族戰爭,必將竭盡所能加以避免,因此該謠言亦有利於蔣中正爭取美援。如今為了說服莫洛托夫允許中華民國成為四強,赫爾學起了蔣中正情緒勒索美國的這一招來情緒勒索蘇聯。

美蘇雙方僵持不下,最後還是艾登出來當調人,表示雖然中華民國的外交部長宋子文不在場,但仍可透過國民政府委任的官員在宣言上簽字讓「三強宣言」變成「四強宣言」。當時唯一能被授權在《莫斯科宣言》上簽字的,就是中華民國駐莫斯科大使傅秉常了。艾登在10月21日提出這項建議後,美蘇英三方要等到10月26日才再度給予討論,這次莫洛托夫的態度軟化了。

此刻蘇聯正在向基輔發動攻勢,掃除烏克蘭境內的所有德軍,在此關鍵之役急需美國支持,決定在中華民國成為四強的議題上讓步。不過莫洛托夫表示,他懷疑重慶的中央政府能否在10月30日《莫斯科宣言》發表前授權傅秉常簽字,而中央政府只有四天的時間能夠回應。以當時中華民國駐蘇聯大使館的電報技術,是沒有可能完成這項任務的。

1943年10月26日,傅秉常大使經由美國海軍發報機傳遞回國的電報,希望蔣中正迅速授權他在《莫斯科宣言》上簽字。(許劍虹提供)
1943年10月26日,傅秉常大使經由美國海軍發報機傳遞回國的電報,希望蔣中正迅速授權他在《莫斯科宣言》上簽字。(許劍虹提供)

美國海軍鼎力相助

可事實上美國政府是吃了秤砣鐵了心要讓中華民國成為四強,赫爾立即授權美國海軍駐莫斯科的發報機幫助中國大使館將電報發往重慶。而關於《莫斯科宣言》的相關內容,事實上早在9月20日就已經由美方報告給了蔣中正,於是他能及時授權傅秉常在《莫斯科宣言》上簽字,完成了使中華民國成為四強的任務。

有趣的是,蘇聯還做出了另外一項重大讓步,那就是將騎兵第8團撤出了新疆,似乎是為了進一步回溫與中華民國之間的關係。有了奠定中華民國四強地位的《莫斯科宣言》,才有後來蔣中正出席開羅會議,收回東北四省、台灣以及澎湖的可能。不過因為莫斯科會議背後的政治角力過於複雜,在兩岸的教科書與官方論述中都鮮有提及。

當今台灣有許多的深藍人士,出於與中國大陸同仇敵愾對抗美國的民族主義情緒,在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的戰爭中為俄羅斯搖旗吶喊,卻忽略了80年前真正協助中國從百年國恥中翻身的國家是美國。反而是當年的蘇聯,不只與日本簽署了中立條約,還扶持外蒙古和新疆的分離主義勢力。父輩遭蘇聯扶持的中共趕到台灣來的他們,採取如此親俄的態度無疑是認賊作父。

可是美國如此賣力提高中華民國的國際地位,是否真的100%是出自良善之心?對此無論是英國還是蘇聯其實都心知肚明,美國不過是藉由扶持慘遭日本侵略的中國來取得戰後入主亞洲的道德置高點。更何況中國擁有東亞最多的人口和市場,只要確保親美的中華民國政府能永久執政下去,就能鞏固美國在東亞的利益。

最後美國的如意算盤沒有被日本、英國還有蘇聯破壞,卻隨著蔣中正在大陸的失敗而沒能成功。至於台灣的主權歸屬,由於美國在同意交給中華民國以前沒有諮詢過台灣人民的意見,看在獨派眼裡同樣是強權之間的私相授受。美國在80年前確實堅定的捍衛了中華民國的四強地位,但是從今天的時空大環境回頭去看,居然都不符合當今兩岸紅藍綠三方的利益,實在是一大諷刺。

*作者為軍事史研究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

許劍虹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