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團派」慘遭「團滅」─制約習近平力量的消逝

2023-09-22 06:00

? 人氣

延緩共青團幹部升遷時序。如同前文所述,「團派」政治人物在接任相同政治職位時,年齡普遍低於其他同職位者,成為他們在之後升遷路上的先天優勢。在習近平上任前,8位曾出任共青團第一書記者,接任時的平均年齡為40歲;然而自習近平上任後,2013年、2018年、2023年先後出任此職的秦宜智、賀軍科、阿東(回族人),履新時的年齡分別是48歲、49歲、53歲,「贏在起跑線上」的年齡優勢不再,甚至愈來愈晚。此外,秦宜智在2017年離開共青團後,改任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賀軍科在2023年離開共青團後,改任中國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書記,這些兩個職位雖在職等上與其他卸任之共青團第一書記同級,但均屬於技術領域,並非權力核心。這顯示,共青團高階幹部出身的背景,已不再是中共黨內升遷保證。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團派」的未來

習近平與李克強。(中國共產黨官網)
習近平與李克強。(資料照,中國共產黨官網)

在2022年中共20大前,外界對於「團派」最樂觀的預估,是習近平為尋求順利連任,將對「團派」做出讓步,可能的職務調整方式是: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轉任全國人大委員長或全國政協主席、全國政協主席汪洋轉任國務院總理、國務院副總理胡春華轉任國務院總理或首席副總理,「團派」在中共20屆政治局7席常委中占有3席。詎料,最後結果竟是一席未得。未來「團派」的發展,在短時間內,可能走向「有團無派」;但長時間看,也不無出現「第三代團派」的可能性。

短期-「有團無派」。從「團派」發展歷程看,共青團出身的幹部,能在黨內匯集成一個派系的前提是必須有人進入黨內高層,至少必須是「黨和國家領導人」層級的政治局常委,這樣「共主式」人物的出現,才有能力大量拔擢舊部,共青團出身者也才有效忠的對象。中共20大後,李克強、汪洋、胡春華等「團派」核心人物未如預期留任於政治局,使得「團派」在新任政治局24席成員中竟無一席之地,在黨的中央層級已不復做為一個派系。

然而,「團派」影響力式微,僅能說明胡錦濤政治影響力不復存在,擁有7,371.5萬人成員的共青團(統計至2022年5月),不僅是中國境內規模僅次於中國共產黨的第二大政治組織,也是中共內部唯一制度化升遷管道。無論習近平過去再怎麼抑制「團派」,共青團仍舊是不容忽視的一大勢力,只是成員的效忠對象會逐漸改變,共青團的整體特質也會慢慢變成習近平想要的樣子。

長期-「第三代團派」可能產生。習近平打擊「團派」的原因,係為剷除追求權力極大化時黨內不同的政治意見;當習近平已成功連任,權力定於一尊,再無其他意見批評、挑戰後,在人事升遷上,所追求的或將是更加制度化的升遷途徑。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