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團派」慘遭「團滅」─制約習近平力量的消逝

2023-09-22 06:00

? 人氣

胡錦濤上任初期,省或直轄市副部級以上幹部,有一百七十多人來自共青團, 其中又以時任中央辦公廳主任令計劃、河南省省長李克強、福建省委書記宋德福位階最高。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團派」大將,有「小胡錦濤」之稱的胡春華。(取自網路)
「團派」大將,有「小胡錦濤」之稱的胡春華。(資料照,取自網路)

2007年中共17大後,同為共青團第一書記出身的李克強成為政治局常委,並擔任國務院副總理,被認為將接任下屆國務院總理;其餘政治局委員中,劉雲山、王兆國、李源潮都曾擔任共青團高層幹部;令計劃則改任中央書記處書記兼中央統戰部長;此外,還有大量共青團出身者擔任政府一級單位主管,「團派」邁入權力高峰期。

由於以胡錦濤為首「第二代團派」並非由以胡耀邦為首的「第一代團派」所提拔,兩者除同樣出身共青團的共同點外,基本上可視為兩個不同的派系。本文所欲探討的「團派」,係指自中共16大之後,隨著胡錦濤擔任國家領導人而崛起的政治派系。

由於加入共青團必須經過篩選,且曾參加共青團者,在之後升遷上也有一些共同點,使得「團派」政治人物普遍具有幾項特色:首先,是擁有高學歷及特定專業背景。共青團雖未要求成員學歷,初中生幾乎是半強迫性的加入,但由於之後在升任幹部時必須經過篩選,使得之後能轉往黨、政要職發展者,基本都有本科(學士)以上學位,甚至不乏博士,且專業必須符合當前社會需求,例如理工科、財經、法律等。

其次,是「團派」政治人物比起其他派系更為「接地氣」,即貼近人民群眾。相較於太子黨有父祖輩之庇蔭,普通人若想投身政治,加入共青團無疑是條捷徑。共青團的成員多數出身貧寒階層,出任仕途後,也常被派往貧困的中、西部內陸省份,較常與工、農階層接觸,這使得他們更有能力處理經濟及社會問題,但也被批評在面對複雜性較高的國家戰略面問題時,欠缺格局與魄力。

第三,是「團派」政治人物在接任相同政治職位時,年齡普遍低於其他人。以文革結束(1976年)至中共18大(2012年)這段期間為例,共有8人曾任共青團第一書記(韓英、王兆國、胡錦濤、宋德福、李克強、周強、胡春華),出任此職的平均年齡為40歲。這些人卸任共青團第一書記後,均獲調升為「正省部級」官員,平均年齡僅45歲,明顯較其他同級別政治人物年輕。

最後,相對於「江派」,「團派」是一個較鬆散的派系。共青團成員在2017年達到8,124萬人歷史高峰,此後隨條件控管而有所下降,但截至2021年仍有7,371萬人,同時期的中共黨員人數則是9,671萬人。共青團成員中,約有十八萬人為全國層級幹部、二十萬人為基層團委幹部、三百萬人為團支部幹部。如此龐大的團體,成員雖有一定共同性,但仍各自有政治取向。例如,被認為與習近平關係良好的前全國人大委員長栗戰書,早年也曾參加過共青團,卻顯然與胡錦濤、李克強不屬同一路人,這使得部分學者傾向不將「團派」視為一個派系。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