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履中觀點:守護中華民國─不願承認的台灣共識

2023-04-19 07:00

? 人氣

一架吊掛巨幅國旗的CH-47SD契努克直升機。(資料照,蘇仲泓攝)

一架吊掛巨幅國旗的CH-47SD契努克直升機。(資料照,蘇仲泓攝)

前總統馬英九訪問中國大陸期間,公開提及中華民國,並強調依據目前的憲法,兩岸是在一中架構裡的兩個區域,而確定代表民進黨參與總統大選的賴清德副總統,在接受提名的演說中,則是強調中華民國跟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主張兩國論述才是台灣的未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平心而論,憲法一中架構下的兩個地區,跟兩國論述,相似之處在於兩者都反映了當前兩岸的分治現況,但差別在於如果要落實兩國論,就代表未來要進一步修改憲法,直接以兩國來處理兩岸關係,不再留有模糊的空間。問題是,有多少台灣民眾支持修憲,願意承擔兩岸衝突風險?而馬前總統和賴副總統論述的差異,恰好反映了「守護中華民國」,是在台灣統獨對立的情況下,早已形成但很多人卻不好說出口的共識。

走在和平與戰爭鋼索上的兩岸關係,能夠長期維持低戰爭風險的精妙之處,正是中華民國憲法隱含一中概念,所創造出的模糊空間。蔡英文總統喊出的中華民國台灣,也是基於同樣的邏輯,向中間靠攏亦得到美國的支持,然而,經歷八年執政的抗中努力,台灣民意真的已經準備好要面對現實,以兩國論正式向北京攤牌了嗎?事實上,根據政大選研中心的最新數據,答案恐怕並非如此!

根據台灣民主化的歷程,以民國六十一年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和民國八十五年總統直接民選,這兩大歷史事件來區隔世代間的政治態度,今年五十歲以上的台灣民眾,大致屬於中華民國仍是聯合國會員的世代,這個世代就算對中國大陸的態度相對友善,但是認為兩岸應該盡快統一的比例也僅有百分之一點五,其中有超過百分之八十六認為兩岸存在差異,短期內應該維持現狀,未來再考慮各種可能。而在退出聯合國到民選總統之間的民主啟蒙世代,對於立即統一的支持度降到百分之零點七,而期待應該維持現狀,未來再考慮各種可能的比例,高達百分之九十三點四。

至於不到三十歲的年輕族群,屬於在台灣首度民選總統之後才出生的覺醒世代,這個普遍被認為是「天然獨」世代的群體,支持盡快獨立的比例確實比較高,但也僅有百分之七點四,倒是希望維持現狀,以後再考慮的比例同樣高達百分之九十。從數據來看,任何人想要改變中華民國的現狀,都算是跟主流民意脫節。

對於不同世代來說,中華民國的意義,或許可以從情、理、法三個面向來解讀。年長的世代看中華民國,看見的是家庭情感連結,又或者是對中華文化的歸屬感,這個世代對中華民國的認同最為強烈。對青壯世代來說,情感的連結不再緊密,但是作為社會的中流砥柱,這個世代必須更理性的思考如何務實的在兩岸,甚至國際上生存。不管有沒有像父執輩一樣的中華情懷,但理智告訴他們,中華民國的存在確保了維持現狀的可能。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