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育平觀點:知己知彼之中國解放軍─驅逐艦篇

2023-04-19 07:10

? 人氣

051型重慶號(舷號133)之旅大級驅逐艦,退役後保存在天津濱海新區主題公園供人參觀,維基公有領域。(圖/作者提供)

051型重慶號(舷號133)之旅大級驅逐艦,退役後保存在天津濱海新區主題公園供人參觀,維基公有領域。(圖/作者提供)

中華人民共和國自1949年建政,到1980年代以前,中國只有少量海軍與海上民兵,沒有海監、海警等正規海巡隊伍。且因為當時中國經濟開發程度低,面對的敵人主要是來自陸地邊界的印度、蘇聯、越南等,因此國防建設著重在建設龐大的陸軍裝甲、砲兵部隊與大量空軍戰機、防空導彈與第二砲兵,對於海疆權利維護等意識並不高。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就算當時解放軍的海軍,也只擁有一些中小型艦艇為主的船隻,就是一些導彈艇與魚雷艇,與屈指可數的幾艘仿蘇聯式科林級驅逐艦,也就是051型旅大級驅逐艦,當時的解放軍養不起昂貴的大型水上艦隻,只算得上是一支褐水海軍,還沒有能力走向深藍遠洋,甚至比不上台灣的國民政府海軍,更別提與美國海軍對抗。 

不過為了保衛漫長的海岸線安全,中國海軍從1950年代開始就在蘇聯協助下著力發展對艦飛彈技術,從蘇聯引進三彈三艇技術後,很快中國就仿製生產出導彈艇使用的各型艦對艦飛彈、有從陸地上發射的岸艦飛彈、有海軍航空兵發射的空對艦導彈,還有潛艇發射的潛射對艦導彈,也算是一個系列點滿整個家族,中國海軍企圖用不對襯的導彈流對付來犯之外國海軍之意圖十分明顯。 

可是中國畢竟有一萬八千多公里的海岸線,海上安全、海洋權益、領海主權維護等都需要大量人力與資源裝備之投入。黃海、東海、南海重要區域與島礁警戒防衛、海上維權執法、應對海上安全威脅與侵權挑釁行為,都是龐大的工作。等到中國共產黨政府國力隨著改革開放慢慢上升後,政府擁有更多稅收資源可以投入到開發先進軍備上,海上力量的建設才慢慢擺上中國政府與中央軍委的計畫桌上。 

一個國家的海軍實力最重要的就是艦艇數量與噸位數,這是最直觀的數字。從風帆木製戰艦時代發展到蒸氣鐵甲戰艦時代,從前裝砲發展到後裝砲,從前無畏艦時代發展到無畏艦時代,以及到近代戰列艦、潛艦、航空母艦搭配艦載機,到各類型導彈驅逐艦,每一個海軍裝備時代的轉換都代表一波海軍強權淘汰潮,不是每一個國家的國力都承擔得起這樣的軍備競賽,跟不上的國家就落伍在後段班成為任人宰割的對象,曾經無比強大的海洋霸主如西班牙無敵艦隊、荷蘭馬車伕、葡萄牙、甚至後起的德國與義大利,都在每個潮流下苦苦支撐,找到自己的定位。 

引領潮流的美國、英國、法國、蘇聯等則因為國力較強,處於海軍發展的領先群。 

早發展者有先到的好處,但後發展者少走彎路,直接上馬正確方向的艦艇製造,有時反而可以後來居上。可以說解放軍的海軍就是這樣有點小幸運的海軍力量。 

1950到1980年代,解放軍海軍唯一生產之大型軍艦就是051型旅大級導彈驅逐艦,沒有別的。旅大級結構簡單,噸位3250噸也剛好夠大,足夠裝備當時可以取得的所有海軍武器,艦砲、魚雷、防空砲、反艦飛彈、雷達、防空飛彈等,可以滿足當時中國海軍的需求。所以持續生產了17艘旅大級驅逐艦。 

喜歡這篇文章嗎?

蘇育平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