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羋妡觀點:乾隆的Snuff、和珅的寶!鼻煙壺風靡中外的故事!

2023-04-21 05:50

? 人氣

玻璃鼻煙壺色彩多 內繪鼻煙壺很吸睛

玻璃鼻煙壺不但色彩多,形式也多,有單色玻璃、套玻璃、畫琺瑯玻璃、金星玻璃等等,尤其單色玻璃的數量遠超過陶瓷,因為很多顏色是陶瓷燒不出來的。套玻璃是清代很特別的工藝,也是乾隆朝玻璃鼻煙壺主要的品種,是指用兩色以上的玻璃製作器物,並在外層玻璃上雕琢花紋,或用加熱半熔的色料直接在胎上作花紋,基本上是單色套單色較多,例如白套紅、白套藍。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套玻璃鼻煙壺是乾隆朝的鼻煙壺主力,多半是白套紅或套藍等單色套單色的。而這清代獨創的套玻璃工藝,也影響了英法等國玻璃藝術。(作者攝)
套玻璃鼻煙壺是乾隆朝的鼻煙壺主力,多半是白套紅或套藍等單色套單色的。而這清代獨創的套玻璃工藝,也影響了英法等國玻璃藝術。(作者攝)

根據大英博物館的檔案記載,早在1753年中國清代的玻璃器就已入館收藏,可見18、19世紀的歐洲對乾隆時期的套料雕刻玻璃器並不陌生,這種審美情趣不只影響英國的玻璃工業,後來也被法國新藝術運動玻璃藝術家
Émile Gallé(1846-1904)所採用並推廣。

而玻璃「內繪」鼻煙壺則是現今觀展民眾最好奇的,往往對畫師的神乎其技讚嘆不已。「內繪」的歷史很短,相關研究資料也有限,有說是嘉慶道光年間就出現了,比較確定的是晚清和民國時期較多,光緒年間有30多位內畫高手,例如周樂元、馬少宣、葉仲三等大師,他們很多精湛的作品都被外國人收藏了。

繪製的方式是先把鐵砂倒入鼻煙壺內多次搖晃滾動,讓玻璃內壁磨成像毛玻璃般粗糙的表面,再用彎頭極細筆來描繪圖案或題字,這項技法是專門為裝飾鼻煙壺而創,並且一直傳承到現在。

玻璃胎畫琺瑯鼻煙壺,因燒成難度高、數量極少,左圖即為非常珍貴、落有雍正款識的玻璃胎畫琺瑯竹節式鼻煙壺。右為光緒年間周樂元玻璃內繪魚牧圖鼻煙壺。(圖/故宮Open Data)
玻璃胎畫琺瑯鼻煙壺,因燒成難度高、數量極少,左圖即為非常珍貴、落有雍正款識的玻璃胎畫琺瑯竹節式鼻煙壺。右為光緒年間周樂元玻璃內繪魚牧圖鼻煙壺。(圖/故宮Open Data)

皇帝賞賜愛用鼻煙壺 收藏家遍佈海內外

小巧鼻煙壺帶在身上、握在掌心都很方便,西方進貢清廷常用成套方式作為贈禮,上流社會也常將鼻煙壺作為社交工具,而皇帝除了自己玩賞、也將之用來賞賜大臣或征戰邊境有功的將士們。清文獻就記載,乾隆年間兩次平定準噶爾和回部叛變的前線將士們,前後有20次收到乾隆賞賜鼻煙壺的紀錄。

乾隆、嘉慶時,本來瓷胎鼻煙壺就很多,在重新開通新疆和闐玉貢路後,白玉等礦石類鼻煙壺變得比其他材質類更受歡迎。由於整個清代製作鼻煙壺都沒有中斷,且不僅限於宮廷、民間也燒製,故整體數量非常多,遍佈海內外。台北故宮藏量甚豐,囊括各類材質,歐美博物館或私人收藏家也多,特別是美國,收藏的品味算是蠻高的,這10多年來則經常看到國際知名拍賣公司舉行鼻煙壺專場拍賣,整體交易頗為熱絡。

左為盒裝成套鼻煙用具,常作為贈禮;右為18世紀小葫蘆鼻煙壺放在乾隆雕漆人物盒內。(作者攝)
左為盒裝成套鼻煙用具,常作為贈禮;右為18世紀小葫蘆鼻煙壺放在乾隆雕漆人物盒內。(作者攝)

 

鼻煙壺是清代獨特工藝,也是中西交流、創新的產物,雖然後來吸鼻煙的少了,鼻煙壺失去原本實用功能、成為休閒玩賞或炫富之物,但皇帝及王公貴族雅好鼻煙、士大夫們宣傳推動,影響所及一般中下階層、販夫走卒也熱中煙物,消費不起高檔鼻煙、無法擁有精美鼻煙壺的市井小民,抽水煙、煙槍、捲煙…,到晚清時已非常普遍。我常想,這掌中小物當初肯定也沒料到它壺腹內的煙草會流行這麼廣,以致後來吸煙風氣影響了中國人的健康,它或許會為此感到有些遺憾吧—雖然面對寶物這麼想挺煞風景的,實在很不藝術!

主要參考資料:

士拿乎—清宮鼻煙壺的時尚風潮(國立故宮博物院/2021)、清文獻裡的鼻煙與鼻煙壺(張臨生/故宮文物月刊353期/2012)、東西鼻煙薈萃清宮—鼻煙壺文化特展(故宮器物處/故宮文物月刊353期/2012)、嘉德講堂—清代鼻煙壺的鑒賞(張榮/2016)、18至20世紀初東西方文化交流中的玻璃藝術(薛呂/故宮文物月刊421期/2018)

*作者為文物藝術策展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