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羋妡觀點:台灣第一小黑犬帶路,尋找前輩畫家筆下的台南風華!

2023-04-01 13:50
位在南科園區內的「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收藏並展示考古團隊在南科所挖掘出距今5000至300年前的遺物和遺跡。博物館並以其中的犬隻遺骸為藍本,模擬製成逼真的小黑犬模型,成為博物館最佳代言。(作者提供)
位在南科園區內的「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收藏並展示考古團隊在南科所挖掘出距今5000至300年前的遺物和遺跡。博物館並以其中的犬隻遺骸為藍本,模擬製成逼真的小黑犬模型,成為博物館最佳代言。(作者提供)

近年有關南科的議題很夯,除了台積電進駐,國科會的資料也顯示2022年南科產值已超過1.42兆台幣。亮麗成績之外,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南科還有全台灣最密集的考古遺址,存在距今約5000年前先住民生活遺跡、以及有黑犬為伴的證明…,現代科技與古老文明的交會讓南科別具魅力!然而,這種榮耀感仍難掩我台南朋友們臉上一絲鬱卒,主因最近台南負面消息太多了,甚至被外界形容成「盛產黑金」,這讓家族世居台南、對家鄉感情深厚、總是以府城文史底蘊為傲的朋友們,情何以堪?

開發南科驚見大量考古遺物 地上20年搶救地下5000年

南科」的全稱是「南部科學工業園區台南園區」,座落在台南市新市區、善化區和安定區交界之間,總開發面積達1043公頃。因為在園區開發過程中發現很多古物,於是從84年底開始,國科會、中研院等單位積極展開調研,陸續發現了82處遺址,並在其中30多處遺址進行大規模的搶救發掘,所出土的考古遺物和遺跡,數量之大在台灣考古史上前所未見,「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南科考古館」也由此成立,位於南科園區內。

考古挖掘期間,台灣大學人類學系宋文薰(左1)和黃士強(左3)兩位教授,由南科考古計畫主持人、中研院史語所臧振華教授(右2)陪同,到屬於大坌坑文化的南關里東遺址參訪。(作者翻攝)
考古挖掘期間,台灣大學人類學系宋文薰(左1)和黃士強(左3)兩位教授,由南科考古計畫主持人、中研院史語所臧振華教授(右2)陪同,到屬於大坌坑文化的南關里東遺址參訪。(作者翻攝)

經過近20年的努力,考古隊搶救出來上百萬件陶器、石器、骨角器等文化遺物,以及植物種子、動物骨骸等生態遺物,還有墓葬、溝渠、灰坑等遺跡,從中辨識出考古學10個文化期相,年代範疇涵蓋距今5000年前左右到約300年前,分為最早的大坌坑文化、牛稠子文化、大湖文化、蔦松文化、西拉雅文化和明清漢人文化。

南科考古出土的遺物和遺跡,可分為10個文化期相。右圖是屬於蔦松文化期的鹿角刀柄,這標本是截取鹿犄角分歧處,以犄角中最寬處加以修磨,並在表面刻滿幾何紋和人面紋,人面表情生動。(作者提供)
南科考古出土的遺物和遺跡,可分為10個文化期相。右圖是屬於蔦松文化期的鹿角刀柄,這標本是截取鹿犄角分歧處,以犄角中最寬處加以修磨,並在表面刻滿幾何紋和人面紋,人面表情生動。(作者提供)

原奇美廠挖出古老遺物 台灣第一小黑犬吸睛

這麼多年來,南科始終是建廠和搶救文化資產並行,期間在奇美電子LCM廠(現在的群創光電)棄土中發現了大坌坑文化菓葉期的遺留,考古隊定名為「南關里」遺址,年代距今5000~4200年前,具有相當高的文化資產價值。另一有趣的亮點是,考古隊還在此遺址挖掘出4具犬隻骨骸,骨架保存完整,且其中兩具擺放方向朝南、和擺放人體的頭向相同,研判生前與主人關係密切,可能被視為社群成員,這也是現今台灣最早養狗的證據,堪稱「台灣第一小黑犬」。牠們穿越了數千年時空來到南科,似乎身負守護南科建廠和發展的任務,博物館特別做了隻逼真的「小黑」非常吸睛,而以小黑為藍本的各種逗趣造型,也成為南科最知名的公共藝術!

南科的「台灣第一小黑犬」除了是博物館「代言犬」,還設計製作成逗趣的公共藝術,是南科園區內知名的拍照景點。(作者提供)
南科的「台灣第一小黑犬」除了是博物館「代言犬」,還設計製作成逗趣的公共藝術,是南科園區內知名的拍照景點。(作者提供)

西拉雅原住民活躍 漢人文化首移台南

根據文獻記載,在明清漢人尚未大規模移入台灣拓墾前,台南平原是原住民西拉雅族主要活動地區,在南科園區就發現了高密度屬於西拉雅的文化遺留,包括貝類及動植物遺留,各式硬陶器、瓷器器皿,鐵器也增多。而來自大陸閩、粵地區的漢人,早在400多年就以台南沿海一帶為根據地、輸入商品,台南也是漢人最早進入台灣開墾的地方。 (相關報導: 陳羋妡觀點:清康雍乾三朝外銷瓷現身北投─歐洲製瓷秘方的源流 更多文章

左圖是屬於大湖文化時期的灰陶,南科發現和大湖文化相關的遺址最多。右圖為西拉雅文化期的硬陶—煎藥壺。(作者提供)
左圖是屬於大湖文化時期的灰陶,南科發現和大湖文化相關的遺址最多。右圖為西拉雅文化期的硬陶—煎藥壺。(作者提供)

從南科出土的漢人文化遺址和遺物,反映出當時已經進行甘蔗等有機經濟作物的栽培和蔗糖生產,陶瓷器也呈現和史前時代完全不同的風格。這要追溯到十七世紀上半葉,荷蘭人招募漢人在台灣燒磚,到了明鄭時期,參軍陳永華則「教匠取土燒瓦」。十八世紀以後的台灣,閩粵移民逐漸增加,島內居民對日用陶瓷器需求也相對提高,南科遺址內就出土很多中國南方進口的瓷器,例如青花瓷、白瓷、青瓷等,多產自閩南德化、漳州一帶和江西景德鎮窯口。

因為你,我們得以前進,你的支持是我們的動力
更多文章
李貴敏觀點:AI國會質詢初體驗─當官員被AI超車,該哭還是該笑?
謝富凱觀點:尊重公投,也勿忘法治
閻紀宇專欄:自己的民主自己救—以色列經驗
觀點投書:癌症治療分秒必爭下的修法怠惰
觀點投書:雙英各自出訪是和平或戰爭的選擇?
觀點投書:通勤月票與基捷突顯北宜高鐵是錯誤的政策
觀點投書:從「基隆捷運」看選前選後兩樣情,民進黨再度雙標!
在日本,議長幾乎是一個沒有實權的名譽職:《矢板明夫的台日大比較》選摘(3)
愚人節的由來是什麼、為什麼在4月1日?BBC曾在這一天教農夫種植「義大利麵樹」!
修民法防虐童1》修正民法不讓打小孩是政府管太多?虐童案竟有8成兇手是父母……
片單推薦》2023 TIDF影展全台熱映:精選五部女性主題紀錄片,看見她們的故事
別拜鳳梨別拍照!清明節掃墓禁忌、最佳時辰一次看,犯了小心卡到陰
問「蔡英文訪美」竟答「一個中國」,對「台灣遭排擠歧視」又含糊其辭 聯合國官員被嗆「這裡歸中國管嗎」
2023幸福婚宴嘉年華 浪漫成家so easy
浪漫台三線藝術季「醃超Q金交客家蘿蔔」跨界食材迸出新味緒
「礦石稅」經議會同意非一人決定 花縣府將提再審為縣民繼續爭取
翁章梁主持「國土功能分區圖劃設草案鄉鎮市首長代表說明座談會」
清明連假疫苗接種不打烊 嘉義縣50歲以上打疫苗贈500元禮券
林庭瑤專欄:錯亂時空之旅,馬的多重宇宙
開挖「桃園3大秘寶」 張善政點名這項工程決策錯誤「把錢丟水裡」
賴惠員酸台南市觀旅局長虛位以待 郭貞慧仍拒協調式民調參選到底
北約第31個成員國報到!土耳其終於點頭 芬蘭最快下週正式加入北約
連續59天不間斷! 「2023碧潭水舞」盛大登場展演至5月28日止
高雄鳳山五甲公園 水珠遊戲場啟用
高市府與ICLEI交換設置同意書 攜手建構能力訓練中心 ,深耕城市淨零
清華、曙光發表「好光」科研成果 亮眼表現助學生直達頂尖名校
中央地方攜手加速行政流程 賴瑞隆盼大林蒲遷村上半年定案
家遭祝融無家具可用 黃偉哲聯繫 「做工行善團」送家具應急
某高中退休老師20多年前疑性騷擾案 中市教育局說已依相關法令程序辦理
隨手取景美不勝收! 鴨母港溝百花盛開 紫藤花爭豔綻放
六龜南果美眉蓮霧評鑑 許煒宏、李清萬奪冠 吸引大型通路業者簽約搶購
高雄水情轉橙燈!台水與10園區、廠商 進行水車演練穩定產業用水
新北市政府公布最新機關首長異動名單 侯友宜拔擢女力龔雅雯升任副秘書長
歐洲商會參訪亞灣 陳其邁:歡迎投資高雄,將提供最好服務
中市老屋倒塌三人不幸身亡 中市民政局長慰問受難家屬
六都施政百日好感度領先 黃偉哲:持續推動各項政策,感謝市民肯定
高雄銀行與社會局合作無間 守護高齡失智者
高雄智慧城市願景館6領域展成果 工務局邀市民來看2023城市智慧展
奈良美智展明起內惟藝術中心開展 賴清德、陳其邁共邀民眾觀展
與美國、荷蘭聯手圍堵中國?日本將限制半導體設備出口
敬,美好生活! 新美學×客家青年 主客觀多元媒材展現青年力
傳馬斯克計畫4月訪中國 爭取見新總理李強
面對不確定因素,供應鏈應考量哪些因素?
缺藥、缺蛋、電價漲失民心 新北議會國民黨團:人民活得相當卑微,請政府顧好民生需求
「以學生為中心,為幸福而教」! 新北適性宣導十年新里程適性幸福學 「邁向5項100%幸福目標」
勞動部桃竹苗分署推動友善職場 職場互助教保服務中心3/31剪綵啟用
新北紀錄片奬28部入圍作品揭曉! 4月27-29日公開提案會角逐優選作品
新北市定古蹟「滬尾小學校禮堂」修復完成 今起開放參觀
與世界接軌_新北世界遺產潛力點教育講座與工作坊 3月31日報名起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