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羋妡觀點:乾隆的Snuff、和珅的寶!鼻煙壺風靡中外的故事!

2023-04-21 05:50

? 人氣

鼻煙Snuff來自西方,清代音譯為「士拿乎」,相應而生的鼻煙壺是清代特有的工藝,包含多種材質。圖為台北故宮正展出的「清宮鼻煙壺的時尚風潮」。(作者攝)

鼻煙Snuff來自西方,清代音譯為「士拿乎」,相應而生的鼻煙壺是清代特有的工藝,包含多種材質。圖為台北故宮正展出的「清宮鼻煙壺的時尚風潮」。(作者攝)

清宮劇中常見朝廷高官或大家族的老爺,私下琢磨事情時,用鼻就著手指上的粉末,使勁兒吸上幾次,似乎就精神多了!的確,吸鼻煙是清朝士大夫以上階層流行的時尚,相應而生的鼻煙壺則是清代獨特的工藝,深受皇帝和王公貴族的喜愛,乾隆朝的權臣貪官和珅,被嘉慶皇帝抄家時就搜出2000多個精美鼻煙壺。台北故宮正展出的「士拿乎-清宮鼻煙壺的時尚風潮」特展,我觀察到很多民眾對小小的玻璃「內繪」鼻煙壺很好奇:究竟是怎麼畫的呀?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清宮玻璃鼻煙壺數量多,其中「內繪鼻煙壺」究竟是如何畫的?觀展民眾十分好奇。(作者攝)
清宮玻璃鼻煙壺數量多,其中「內繪鼻煙壺」究竟是如何畫的?觀展民眾十分好奇。(作者攝)

煙草原產自南美洲 明嘉靖萬曆年間傳入中國

鼻煙Snuff是外來品,清代時譯音「士拿乎」,清末張義澍著「士拿補釋」一書就以此來稱呼鼻煙。鼻煙的煙草原產於南美洲秘魯和厄瓜多爾境內的安第斯山脈一帶,1492年哥倫布登陸後發現當地印第安人吸用煙葉,從此歐洲人開始認識煙草。此後由多種路徑在明嘉靖、萬曆年間陸續傳入中國,滿州人在入關前貴族、軍隊就有吸煙的習慣,而從康熙開始,吸煙風氣在權貴人士間開始流行起來。

鼻煙是把煙葉去莖,磨成細粉,再經發酵,或加入香料、名貴藥材,就鼻吸入。不同於捲煙需要點火的工具,那個時候還沒發明火柴,出門在外要抽捲煙會很麻煩,吸聞鼻煙可就方便多了。西文還有個說法:「嚼煙葉是食煙之肉,抽煙是吸其魂,嗅鼻煙則是得煙之精粹。」由此可想見何以中外人士都喜歡吸鼻煙。

鼻煙壺始於康熙朝,整個清代一直到宣統都有燒製、從未中斷。圖左為雍正銅胎畫琺瑯黑地五彩流雲玉兔秋香鼻煙壺、右為18世紀瑪瑙鼻煙壺。(作者提供,取自故宮Open Data、作者攝)
鼻煙壺始於康熙朝,整個清代一直到宣統都有燒製、從未中斷。圖左為雍正銅胎畫琺瑯黑地五彩流雲玉兔秋香鼻煙壺、右為18世紀瑪瑙鼻煙壺。(作者提供,取自故宮Open Data、作者攝)

清文獻記載,康熙23年(1684)第一次南巡時行至南京,西洋傳教士畢嘉和汪儒望跪地接駕並獻上多項禮物,康熙退回其他禮物、獨收鼻煙,顯見康熙是喜好鼻煙的。而原本認為底層人士才吸煙的漢人,因為滿人的新政權讓他們逐漸改變觀念,開始加入吸煙行列。士大夫們大力宣傳吸煙可以提神醒腦、活血驅寒、明目避疫,還可用以招待客人,因而形成一種風尚。

17、18世紀中西方上流社會都喜歡鼻煙,西方常以此作為獻給清朝皇帝的贈禮,圖為約1765年英國腰鍊式金鑲掛錶玻璃鼻煙壺。(作者攝)
17、18世紀中西方上流社會都喜歡鼻煙,西方常以此作為獻給清朝皇帝的贈禮。圖為約1765年英國腰鍊式金鑲掛錶玻璃鼻煙壺。(作者攝)

鼻煙壺出現於康熙朝 各類材質現工藝之美

十七世紀後半葉歐洲盛行吸聞鼻煙,既然是高尚的社交活動,貯存粉狀鼻煙的器物自然不能馬虎,舉凡鼻煙盒、鼻煙罐、鼻煙瓶…,就像珠寶首飾般華麗精美,王公貴族們用以彰顯身份地位,也是西方使節致贈給清朝皇帝極佳的禮品,深受皇帝們喜愛。但因為吸聞習慣不同和氣候的因素,西方的鼻煙盒禮物不太實用,康熙時清宮內府於是研製出小口、廣腹、加上有細勺、蓋子的鼻煙壺,方便攜帶且味道不會外洩,很快就流行開來;整個清代從康熙到宣統都沒有中斷,且有多種材質,包括玉石、玻璃、金屬、陶瓷、瑪瑙等等,數量非常之多。

其中數量最大、傳世最多的還是玻璃類的鼻煙壺,因為玻璃本身對鼻煙有保護作用。玻璃這種材質在清代被廣泛應用,和康熙喜歡西洋科技有關。康熙35年(1696),在德國傳教士紀理安的協助下,清宮造辦處成立了一個專門機構—玻璃廠,這使得清代玻璃製作有了大大的發展。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