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德專文:美國人對中國崛起的反應─權力轉移、問題轉移和政策轉移

2023-02-09 05:50

? 人氣

儘管有大量證據顯示,中國仍然很容易受到美國力量的影響或傷害,在取代美國成為唯一超級强國的能力方面也存在重大障礙,但美中的權力轉移正在進行 (或即將發生)的看法,持續吸引著學者和公眾的注意力。(資料照,美聯社)

儘管有大量證據顯示,中國仍然很容易受到美國力量的影響或傷害,在取代美國成為唯一超級强國的能力方面也存在重大障礙,但美中的權力轉移正在進行 (或即將發生)的看法,持續吸引著學者和公眾的注意力。(資料照,美聯社)

據報導,鄧小平曾經堅稱,「台灣問題歸根結底是美國問題,沒有美國干涉中國内政就不會有台灣問題」。換句話說,鄧小平認定美國掌握著解決台海兩岸關係的關鍵。不論是否同意鄧的看法,重要的是,他的觀點代表(且將繼續代表)中國官方對於台灣問題的解讀。因此,台灣民眾有責任去了解美國在這個問題上扮演的角色,尤其是要了解,中國在鄧小平去世後持續崛起,華府作何反應。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中國的崛起,引發人們關注强國之間權力平衡的重大轉變,從而導致國際關係學者(主要是美國人),就此一重大轉變對世界和平與穩定的影響,展開辯論。中國正在趕上美國,這個看法引來一些人警告說,要防範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s Trap)的發生。修昔底德陷阱的概念是艾利森(Graham Allison)推廣的,其起源來自大約2,500年前古希臘的伯羅奔尼撒戰爭。當時的將軍暨歷史學者修昔底德追查這場衝突的起因, 認為是雅典的崛起,導致斯巴達的恐懼所致。這些城邦政體的權力轉移所釋出的競爭動力,導致了古希臘世界的毀滅。艾利森指稱,新興之國趕上既有强國時,在16次衝突事件中,有12次爆發了戰爭。由於中美兩國隔著太平洋,沒有直接的領土爭奪問題,最有可能讓這兩國捲入武裝衝突的就是台灣問題。

艾利森的證據和論點值得懷疑。例如,雅典(新興之國)是個海軍強國、商業國,按照當時的標準,它是民主政體;而斯巴達(按理説是既有强國)則以其步兵、尚武精神、簡樸生活方式和由寡頭統治而聞名。難道有人認為這些特徵分別適用於當代中國和美國嗎?況且,强盛之國對於較弱國發動戰爭的例子很多,例如英國對中國發動鴉片戰爭,美國對西班牙發動美西戰爭。因此,戰爭往往是由於多種因素交互作用所致,可以在沒有權力轉移的情況下爆發。而且,強國有多次對弱國發動戰爭。艾利森對修昔底德陷阱的演繹,是依賴單一因果的解釋(即兩國之間的權力轉移),因而忽略了促成戰爭發生的其他因素,包括:領導人的個性、國內政治、與他國的聯盟關係。艾利森的觀點很危險,因為如果領導人認同他的解讀,就冒著預言自我實現的風險,以他們的行動升高了戰爭的可能性,儘管歷史證據並不支持這種單一因果的解釋。

修昔底德陷阱呼應了權力轉移理論,該理論認為,如果新興的强國實力接近(或超越)存在已久的强國,戰爭很可能會發生。權力轉移理論還規定,新興國家必須有一個危害和平的「修正主義」意圖。修正主義是指一個國家試圖挑戰和改變既有的國際秩序。新興國家明顯地對國際秩序不滿, 因為在決定處理國際關係「遊戲規則」的時候,新興國家沒有發言權。對照之下,現有的霸權國家及其盟友據稱是致力於「維持現狀」, 因為它們應該「滿意」現存的國際秩序。權力轉移理論聚焦於全球兩個最強國之間的關係,並認為兩大强國必然會為了應該由誰來決定「國際秩序」而爭戰。重要的是,權力轉移理論聲稱,在所有崛起的新興大國中,只有美國在超越英國時是唯一感到滿足的國家,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沒有發生戰爭。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