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英傑觀點:有感情、會賺錢、能守法—情理法兼顧加盟關係更緊密

2023-01-26 06:20

? 人氣

1. 交易成本理論(Transaction Cost Theory)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交易成本理論為Coase(1937)用來解釋市場中存在廠商的原因,是一種相對於生產成本的概念,其中包括:(1)資訊搜尋成本、(2)議價交涉成本、(3)契約成本、(4)監督執行成本及(5)心力成本等。由此可知,交易成本理論主要的核心概念,重視的並非是交易物品本身的價格,而是完成整體交易本身的過程,除了其原價格外,還須花費多少其他衍生成本與心力成本,才能夠完成交易活動,甚至確保其按照契約規定執行。

市場上買賣雙方之間存在著資訊不確定性,導致會出現買賣關係不對稱的狀態。Williamson(1985)進一步歸類交易本身的三項特徵,會影響交易成本的高低,分別為 1.資產專屬性、2.不確定性、3.頻率。若連鎖企業的加盟店之所有權,品牌商標、店鋪設施與硬體設備、服務流程與專業管理技術等商業智慧,視為連鎖企業與加盟主雙方之交易標的,如果連鎖企業之資產專屬性程度越高、不確定性可能衍生投機主義行為越高、或商品原物料(開發/訂貨/配送)及設備更新交易頻率越高,則交易成本也越高;這樣連鎖企業將開始評估生產成本與交易成本,會傾向選擇成本較低者的經營模式。換言之,若交易成本提高,則連鎖企業傾向選擇垂直整合(如直營店)營運模式;反之,則會選擇授權(如加盟店) 營運模式來發展。

總而言之,自從Coase提出交易成本理論之後,再經過Williamson的發展,交易成本理論一般被認為可提供不同經濟組織(市場與組織層級連續帶之間治理型態)在經營效率上的合理解釋。而加盟連鎖之組織型態本身就存在市場與垂直整合之組織層級的特性,且可由交易成本理論思考直營或加盟統治結構之選擇。但是,其追求成本最小化與效率決定資源配置的這種概念,仍無法充分表現出加盟連鎖系統中加盟主個體之獨立性與價值(尤其加盟主亦具有是否加盟之決定權),以及追求效率思維之外的非經濟考量因素,例如,當地市場商圈的隱性知識、創業精神等。

2.資源稀少(依賴)理論(Resource Scarcity Theory /Resource Dependence Theory )

Oxenfeldt and Kelly(1969)提出,由於企業內部資源不足,無法拓展成長,因此企業為了快速擴展分店數目,達成規模經濟,須獲得企業展店所需的外部稀少資源來相助,特別是管理資源與財務資源。同時在加盟主方面為滿足開店創業需要,在知名度、商譽、專業管理資源與能力、財務資金等經營資源相對不足情況下,則需要依賴擁有相對豐富經營資源的連鎖企業總部支持與輔導。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