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張培倫觀點:澄清一些對原民升學保障制度的誤解

2023-01-02 05:40

? 人氣

現行大學入學制度是原住民內部競爭。(顏麟宇攝)

現行大學入學制度是原住民內部競爭。(顏麟宇攝)

本文為陳張培倫老師,針對奔騰思潮日前刊登之李坤隆老師〈粗糙簡化的原住民「加分」制度亟待檢討〉一文的觀點與回響,就原住民加分制度的目的與運作方式進一步分析。奔騰思潮竭誠歡迎各界有志之士共同進行議題討論,共商國家發展的正確方向。

李坤隆老師日前撰文從資源及歧視角度立論,主張應廢除原民升學保障制度。或許該投書出發點是為原民生著想,但身為原住民族的一份子,覺得這位老師恐怕對該制度誤解不少,必須為自己族群說一些話。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首先,該投書標題為「加分」,且內文似乎認為原民生全都是靠10%或35%加分才得以以考上大學,此完全誤解現行制度。現行制度最大宗者,包括推甄、個人申請、獨招等,都是外加名額,是原民生內部競爭,且無加分設計。大學階段存留加分制度的是名額越來越少的考試分發入學(也就是原來的「指考」以及現今的「分科測驗」),但此管道係外加名額,與一般生無關。現在法規也是使用「保障」而非「加分」一詞,該投書用語恐白誤導了讀者的認知。

其次,該投書完全從「原民生教育資源缺乏」的角度評估該制度正當性,這其實是很過時的想法,誤以為原民生都是因為家境或資源不好才需要保障。依我國及美國對原民升學制度的的最新論述,都是朝向「民族自決」立論。也就是說,國家肯定了原民自決自治權利,並承諾促進其民族自主發展,自然就有責任為其培育或儲備相關人才,故採外加名額保障原民生,既滿足前述承諾,又不影響一般生升學權益。

也因著如此目標,現行制度,指考、分科測驗還要看族語認證,其他管道也越來越要求原民生出示其族群文化學習歷程及多元表現成果。換言之,無論家境好壞、資源多寡或者是不是住在都會區,除了一般學科能力,原民生都要展現其對族群的認知及未來可能貢獻,才容易在保障制度中脫穎而出。這種「為原民儲備自決自治人才」的論述,現在許多高中公民課本都有在教。

最後,該投書認為保障制度會讓原民生受到歧視抬不起頭,這種論斷恐怕是因果錯置。在族群階層化結構中,居上位的族群本來就容易對下位的族群產生一些偏見或甚至歧視,以鞏固其宰制地位,這才是因。平心而論,今天會因為沒有了這個制度,社會對原民的偏見或歧視就會少一些嗎?會不會這種做法反而是向偏見或歧視低頭而且更助長之?要檢討的會不會反而應該是主流社會成員的同理心或公民素養足不足夠?

總之,原民升學保障制度的實施方式當然可以檢討,但建議最好站在對制度現況及其立論基礎有正確瞭解之下,才能有更宏觀、更細緻的討論空間,對原住民教育政策與制度,也才會達到督促與提升的效果。

*作者為布農族、國立東華大學民族事務與發展學系副教授,本文原刊《奔騰思潮》,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