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民進黨敗選之「結構性」因素及其權力運作邏輯之演變

2022-12-23 05:30

? 人氣

作者認為,蔡英文政府操作「抗中保台」意識形態,作為對內論述取得「話語權」之正當性來源,但這種務「虛」不務實的政策操作,終將被人民看破手腳。(資料照,柯承惠攝)

作者認為,蔡英文政府操作「抗中保台」意識形態,作為對內論述取得「話語權」之正當性來源,但這種務「虛」不務實的政策操作,終將被人民看破手腳。(資料照,柯承惠攝)

2022九合一大選民進黨大敗,此乃台灣人民對於「完全執政」下民進黨執政之民意海嘯的一次大反撲。筆者認為,此種反撲具有憲政體制「結構性」層面問題,以及權力運作邏輯上「必然性」演變等兩大層次問題。質言之,因憲政體制上存在違反政治原理之制度設計,導致政府施政出現逸脫於民主常軌之現象,進而導致掌權者以權謀私之現象。最終恐將引起民意海嘯之反撲,進而演變成再次「政黨輪替」之命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敗選之結構因素

就憲政結構而言,我國現行憲政中的「總統制」制度設計乃緣起於1997年之修憲所致。修憲者將原本偏向內閣制的中央政府體制,改為偏向總統制的憲政制度。然而,此次修憲所埋下的禍根則是對於總統權力在監督制衡設計上之付之闕如。

總統立於五院之上,可以單獨提名行政院長,以及提名司法、考試、監察等三院院長,並經立法院同意後任命之。其中,倘若該執政黨同時取得立法院多數席次,取得「完全執政」下的執政權力,就有可能成為權傾一時的超級大總統。而此種態勢正好是目前蔡英文政府執政下之具體寫照。

民進黨2022九合一選舉大敗,引發各界探討其敗選之原因所在。諸如權力傲慢論、疫情影響說、中共陰謀論……等不一而足。然吾人則認為民進黨此次敗選之主因為台灣憲政體制存在結構性缺失所致。亦即中華民國憲法對於居憲政權力之中樞的總統權力之設計不當所致。

敗選之內政因素

「完全執政」下的蔡政府,經由過半的國會席次運作下,慢慢取得行政權、司法權、考試權、監察權,以及原先在國會佔多數的立法權。若再加上得以兼任該黨黨主席,此時的總統之權力基本上已經完全堪比一個威權國家之權勢。唯一可能之制衡機制僅剩每兩年一次的定期選舉而已。如此權力高度集中但又缺乏監督機制的總統制機制,乃造就出一個逐漸走向權力傲慢,乃至極權獨裁傾向的執政黨。

在「公投」方面,從2018年漠視十項公投之結果,對於多數民意所支持的同婚與能源政策,蔡政府都選擇站在民意的對立面;再到2021年違反程序正義,讓公投不能綁大選,導致該次公投因投票率太低而未能通過,使得多數民意未能經由直接民主方式得以被彰顯出來。

在「施政」上,執政的民進黨挾其國會過半優勢,充分展現其執政傲慢,尤其表現在以閣揆為首的行政院政務官,在面對立委質詢上所顯現出的傲慢態度上。此外,執政者動輒以保密為由,不當封存相關資訊,從蔡英文的論文升等資料,再到疫苗採購與3+11等相關政府決策資料等。蔡政府都以其作為執政掌權者姿態,粗暴的剝奪人民知的權利,進而作為掩飾其執政缺失的遮羞布。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