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德專文:美國、台灣和華府的戰略模糊政策

2022-12-16 07:10

? 人氣

然而,正如人們所說,言語是廉價的。常常被描述為「空談」的言語,需要有實際行動的支持。如上所述,一個國家可以採取具體行動,尤其是它自己必須付出沉重代價的行動,來努力使它對盟邦或附庸國的承諾,在外國人看來是可信的。這種行動最明顯、最可信的例子是,例如,和一個受保護國簽署正式的安全條約,與該國建立聯合軍事指揮部,在那裡建立軍事基地,最後,在這個盟邦或附庸國的前線部署自己的軍隊 (因此,如果戰爭爆發,這些士兵肯定會傷亡,從而將保護國捲入戰爭)。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任何不經意的觀察者都可以經由檢視、比較這些適用於美國的其他盟邦(如韓國和日本)的指標,來嘗試辨識美國保衛台灣的承諾水平。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希特勒漠視來自倫敦和巴黎的威脅,亦即在波蘭受到攻擊時,英法將幫助波蘭進行抵抗。他認為那些聲明是空洞的威脅,因為英國和法國都沒有在波蘭境內或附近部署軍隊,無法有效抵抗德國的入侵。

顯然,上文提到的那些指標顯示,美國對台灣的承諾,比它對韓國和日本的承諾來得薄弱。當然,人們可能會想問,華府的意圖是否真的是為了保衛一個盟邦,或是別有用意。一些圈子裡流傳的一個笑話說,美國願意在烏克蘭和俄羅斯人打仗,戰到烏克蘭的最後一兵一卒。換句話說,就像俄羅斯入侵阿富汗以及越南和韓國等先前衝突,這些都是代理人戰爭:華府武裝支援聖戰士組織(mujahadeen)在阿富汗與俄羅斯人作戰;莫斯科和北京在越戰中支援河內抵抗美國;莫斯科在韓戰中協助北京和平壤對抗美國。在所有這些衝突中,强權大國都試圖在自己不參戰的情況下,干擾、誘捕、牽制和耗盡對手的力量。

2022年俄烏戰爭,俄軍空襲造成烏克蘭平民慘重傷亡(AP)
2022年俄烏戰爭爆發後,台灣民調顯示相信美國會出兵協防的比例大為降低。(AP)

關於延伸式嚇阻,如果美國及其在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NATO)的合作夥伴真心想要阻止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那麽他們的所作所為會是那個樣子嗎?如果北約組織當初宣布的是將會投入他們自己的軍隊,而非僅僅提供武器和彈藥來保衛烏克蘭,對莫斯科來說,北約組織的嚇阻威脅是否會更加可信?據報導,美國一直刻意限制向烏克蘭運送武器,例如限制射程可達俄羅斯的導彈或大砲運往烏克蘭。台灣民眾知悉烏克蘭局勢。俄烏戰爭爆發後,民意調查指出,台灣民衆認為台海一旦有事,美國將會出兵協防台灣的比例已從戰爭爆發前的57%,大幅下降至40%。

台灣主政者並非不知道上文提到的那些可能性。台北和北京都知道美國對台灣政策是美國對中國政策的衍生物。換句話說,台灣對美國來說是次要的,美國重視台灣,不是因為這個島嶼對美國本質上極為重要,而是因為它對北京很重要。台灣官員並不傻,不會忽視他們在中美競爭中扮演的是卒子的角色,華府不時打「台灣牌」以獲得和北京討價還價的籌碼。台灣問題如果持續得不到解決,對華府有利,讓它繼續持有這個談判籌碼,成為刺激北京的一根永遠的刺。我們可以用一個字來形容美國的政策:拖。但是北京為何要接受這種情況,讓這個爭端一代又一代地懸而不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