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與個人的連結:《料理風土》選摘(1)

2022-12-26 05:10

? 人氣

動筆寫這本書時,並沒有意識到跟這部紀錄片有什麼關聯,直到快寫完,朋友問起《料理風土》寫哪裡,是啊,寫哪裡,我的家鄉在哪,我的鄉親吃些什麼怎麼吃,該如何介紹自己日常吃的食物,被稱作客家菜的地方料理,如何介紹家鄉獅頭山腳下中港溪旁逶迤到臺灣海峽的淺山丘陵及其流域,閩客移民最初上岸的地方。我的生活圈從臺北移動到頭份,被整條雪山山脈包圍,好天氣時,每天一早在浴室就可以跟加里山說哈囉,這般廣邈讓人不能三兩句說清楚,就像我無法簡單的描述,梅干扣肉應該不是客家人的說法,至少不是臺灣客家人的語言,而是借用他人的用語創造出來的客家名菜。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雪霸國家公園、雪主東、雪山登山口(圖/洪煜勛攝)
雪霸國家公園、雪主東、雪山登山口。(資料照,洪煜勛攝)

快要定稿前才想起來,十年前為了拍這部紀錄片,記下的筆記、註記的資料,跟我現在寫的地方風土重疊了,也憶起那段旅程的中點,當劇組從獅頭山下來看見中港溪時,讓我差一點哭出來,原來回到家是這種感覺,連出國幾年回來都不曾有的感受。

這本書分成三篇,每篇以三種作物或食材來描述大甲溪以北、雪山山脈以西,不包括基隆臺北的地方,以及他們怎麼吃如何使用這裡的物產。

第一部份〈浪漫臺三線〉間接提出沿著歷史上的隘勇線建造的內山公路,雪山山脈山腳下的客家人,在拓殖的過程中發展出以柑橘、竹筍和茶,這三種經濟作物的風土文化。柑橘是世界產量最大的水果之王,島嶼亦如是,在地理人文上有柑橘的地方就有客家人,換句話說,柑橘種植是跟著客家人落地,至於用我最早寫的柑橘類果物「南庄橙」破題,有原生種復育的象徵意義和柑橘在各個時代如何被運用。竹筍則是重要的風物,其中桂竹筍是臺灣原生種,也是竹苗地區獨有的特產,在客家飲食上炆筍乾成了經典菜餚,自有落地生根的意義。用舉世獨有的東方美人茶也就是膨風茶工藝,從北埔出發峨眉發揚光大,已成了臺灣人的驕傲,以此來了解客家人如何耕耘地方。

第二篇〈森林是里山的最初〉,當人們說起島嶼地貌總先說最令人矚目的連綿山脈上巍然屹立的百岳,事實上,大部分的人是在逶迤而下如水擴散的流域裡開枝散葉,里山從日本而來,指如何經營淺山丘陵成為宜居的所在,在森林裡種植香菇、在流域之間發展聚落,耕耘賴以維生的主食稻米,種植的芥菜,把日常飲食提升到成為族群文化的產物。三種作物是香菇、稻米和芥菜,香菇自日治開始研究種植,具有精緻文化的意涵,不管是臺灣料理中的精緻飲宴還是地方料理客家菜,有了香菇就有了高級感。主食稻米以及伴隨而生的米食文化,是最能理解臺灣禮俗,而客家人依歲時做粄到米粉和粄條的吃法,從一個族群生活方式理解地方風土,並以臺灣人喜愛香米的基因,用每一代農試所研究人員為此育種的成果為經緯來敘事;再加上稻田休耕時期發展出來的種芥菜,如何孕育了符合風土飲食、保存食物的常民文化,醃漬與保存最能看出一方風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