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浩觀點:蔣介石錯失「兩個中國」並存的機會嗎?

2018-07-15 06:50

? 人氣

11月25日,國務院訓令美國駐聯合國代表團,就聯大設置研究委員會之議,重予評估。史蒂文生對中華民國到表決關頭強烈反對設立委員會,很不滿。重要問題案於12月1日即將排入大會議程,但至11月29日為止,美方未能徵得其他國家連署研究委員會,美國代表團遂決定不提出。12月1日,聯合國大會開始討論中國代表權案,美國、日本、澳大利亞、義大利和哥倫比亞五國共同提出,依照憲章第18條之規定,任何改變中國代表權之提案為一重要問題。12月15日,大會表決五國決議草案,以61票贊成,34票反對,7國棄權,通過第1668號決議。[35]對此,1961年12月31日,蔣介石在全年反省錄中說「對美與聯合國代表權及偽蒙入會等問題,乃為我國十年來最激烈,最艱難的,亦是最大或是最後的一次。經過本年這一鬥爭,或將步入較能寬緩之地步乎?」[36] 事後看,蔣高興的太早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第16屆聯合國大會討論中國代表權問題,由緩議案改變為重要問題案,使中華民國力保代表權,直到1971年為止。當年美國提重要問題案時,蔣介石知道這是最後一道防線,只能達到拖延的目的,不是一勞永逸的辦法。然而,為確保重要問題案得以順利通過,蔣介石還是放棄否決外蒙入會,寧可「喪失國格」而對現實屈服。反觀美國,甘迺迪對共和黨投鼠忌器,白宮和國務院政策不一致,缺乏內部協調和細膩操作,對蔣介石步步遷就。從臺美交涉的角度看,蔣介石在戰術上是成功的,贏了甘迺迪政府一仗。

但是,蔣介石的外交戰略卻是錯誤的,最終輸掉了戰爭。1961年,國際環境對中華民國有利,中共與蘇共剛剛決裂,聯合國會員國承認中華民國有50國,承認中共有35國,但大多數會員國願意同時容納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為會員,美國試圖趁機根本解決聯合國中國代表權問題,一方面確保中華民國的席次,一方面接受中華人民共和國。魯斯克拋出「兩個中國」的試探,要蔣介石抉擇:採取「如非全璧,寧捨勿取」的態度;還是不論情況如何演變,仍堅守聯合國會員國的地位。這是處理中國代表權很好的契機,然而蔣介石並沒有善加利用,他顧慮衝擊國民黨統治的合法性而錯失了最有利的國際環境。但是,後人「事後諸葛亮」,可以批評蔣介石「從長遠觀之,欠缺深謀遠慮,終導致優勢易位」,卻似乎有歉公允。[37] 當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正發生災難,內外實力每況愈下,而蔣介石正信心十足地策劃反攻大陸,他判斷自由世界「應對中共增加壓力,而不應抬高其聲望」,當時有這種看法也是見仁見智的。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150

喜歡這篇文章嗎?

汪浩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