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中國政策必須調整!布魯金斯研究院發布重磅報告,提出5項關鍵政策建議

2022-11-09 08:10

? 人氣

北京則認為美國像個家道中落的焦慮強權:內部分歧裂解,發展停滯;國際地位滑落,因此企圖壓制中國崛起。華府將全球事務套上「民主與威權之爭」的框架,適足以證明它的目標是要削弱中國共產黨在中國的領導地位,剝奪其合法性,在區域與全球孤立中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美中外交關係如今完全淪入「行動與反制(action-reaction)」的動態,兩國領導人都抱持「挨一拳就要還一掌」的心態,因此有行動就有反制,有侮辱就有反嗆。

隨著兩國關係的言詞與政治熱度不斷上升,基本考量也被置之度外:美國目前的作法能夠增進長期國家利益嗎?能夠提升美國人民的健康、安全與福祉嗎?能夠讓世界更穩定嗎?是否有助於獲取全球性挑戰的解方?這幾個問題的答案恐怕都是否定。美國的政策必須改變,才能維護國家利益。

二、今昔對照(Putting this moment in context)

我們很容易認定中國對美國的挑戰是獨一無二、史無前例。在某些層面,這些挑戰的確是新興現象:自二戰落幕以來,中國的整體國力從未如此逼近美國;中國企盼成為科技、軍事與經濟強權的野心,比以往更為彰顯;中國人民解放軍能夠以新的方式威脅美軍;中國內部的政治壓迫與人權侵犯變本加厲。

然而美中關係至少曾經兩度墜入谷底。中共建政初期,美中之間沒有外交關係、沒有貿易關係、幾乎沒有人與人的連結。隨著全世界在冷戰期間分割為不同集團,美中關係也充斥著意識型態的對立。韓戰(Korean War)期間,美中相互廝殺,造成慘重傷亡。不到20年後的1970年代初期,美中言歸於好,共同應對蘇聯的威脅,也體認到兩大強權沒有理由不建立溝通管道

來到1980年代晚期,政治人物與政策專家開始質疑營造美中關係的真正目的,認為兩國在文化、政治與意識型態上天差地遠,終究難以共處。1989年6月天安門廣場大屠殺之後,只有16%的美國人對中國抱持好感,抱持反感者則高達78%。大屠殺之外,冷戰終結則是雙方持續疏離的深層結構因素,突顯了兩國儘管經濟關係日益緊密,但在價值、原則與意識型態上仍有巨大差異。共同敵人(蘇聯)消失之後,兩國一直難以找到新的基礎來重建雙邊關係。

美中關係過去與今日的谷底,有一些可以類比之處。美國民眾對中國的觀感再度大幅惡化;政治人物與政策專家再度質疑美中價值與利益落差太大,增進關係將徒勞無功;中國以高壓手段控制新疆與香港社會,讓美國許多人士主張中國應該被國際社會究責,而非接納。儘管如此,尼克森(Richard Nixon)總統1967年的警告,今天仍然適用:中國太大了,不能讓它處於憤怒的孤立狀態,滋長它的妄想、咀嚼它的仇恨、威脅它的鄰國

喜歡這篇文章嗎?

閻紀宇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