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中國政策必須調整!布魯金斯研究院發布重磅報告,提出5項關鍵政策建議

2022-11-09 08:10

? 人氣

如果美國真的想塑造中國所處的環境,就必須讓中國領導人面對更明確的選擇。美國必須發揮政治意志,恢復自身在全球貿易的領導地位。華府如果能夠對貿易議題採取主動攻勢,將迫使中國領導人做抉擇:推行改革以爭取進入CPTPP之類的貿易團體;或者維持國家導向的經濟模式,代價是放棄商機、經濟表現下滑。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3. 建立更能持久、更具建設性的美中關係(Build a more durable and productive relationship with China)

與過往幾個時期相比,當今美中顯然沒有多大興趣建立新的合作機制,來應對迫切的挑戰。世人看不到類似建立亞太經濟合作(APEC)論壇與20國集團(G-20)、納入中國的努力,只看到美國推動四方安全對話(Quad)、印太經濟架構(IPEF)以及其他雙邊或迷你多邊(minilateral)的倡議;中國則投入金磚國家(BRICS)以及上海合作組織(SCO)等以北京為中心的區域性組織。

固然,美國必須與盟邦以及夥伴緊密合作,來影響北京的選擇。但是美國也必須與北京建立經得起考驗、具建設性的關係。忽略任何一種作法,都不利於保護美國的利益。

過去50年來美中之間問題的有效控管,都要歸功於雙方能夠建立真正關係的官員。這種關係讓雙方得以理解彼此的要求與限制,以及官員奉命推動的國家利益。然而如今,美中之間在最高領導人以下,高層官員並沒有貨真價實、可以運作的關係。美國前國務卿舒茲(George Shultz)曾以「園藝」來形容優質的外交工作:用心培養人脈,就算彼此關係緊張、缺乏交集、難以期望工作成果,也要這麼做。

雖然美國領導人必須堅定、明確、一致地批判中國爭議性的行為,但還是可以認可中國近幾十年來的經濟、科技與基礎設施成就(例如高鐵、扶貧),這麼做並不等於為中共背書,而且會受到中國民眾歡迎。中國內部局勢的穩定符合美國的利益,華府應該表明它樂見一個更加繁榮、鬥性較低、尊重人權、協助應對全球挑戰的的中國

這些作法或許無法改變中國領導人對美國的負面思維,但是可以削弱中國的內部宣傳能力:以對抗美國敵意來做為行動的藉口。同時還可以限縮中國領導人對民眾醜化美國的空間。中國往往將美中關係問題完全歸咎於美方,這些作法也有助於在國際社會上削弱中國的說法。

4. 拒絕以中國議題進行政治炒作(Resist political point-scoring on China)

在美國,面對中國的強勢行動,政治誘因會讓在野黨做出比執政黨更強烈的譴責,批評行政當局對反制中國惡劣行為做得不夠。畢竟在野黨不必執行外交政策,也不必對政策結果負任何責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

閻紀宇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