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觀察:香港人蝸居,羨慕新加坡

2015-04-08 09:32

? 人氣

新加坡國父李光耀走了,香港傳媒爆熱報導。與此熾熱一談,還有香港出現新樓盤三百方呎蚊型會所、16方呎佣人房伸不直雙手、窗台大過廚房 ....,令港人目瞪口呆的縮水空間,隨之也不期然對李光耀投以特別崇敬的懷念。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香港私樓「迷你化」

無論私樓的設計如何備受譏諷與批評,近日銷情可觀,一天便賣個滿堂紅。大埔嵐山197方呎(不足20平公尺),去年賣 165萬港元 (逾20萬美元),非常搶手;該樓盤散賣25個迷你單位,錄得超過700宗登記,28位準買家爭一個單位。蚊型、「奇則」單位銷售這麼火熱,不能美言為香港經濟繁榮,實質是反映了港人居住的悲哀。

香港樓價高,市民負擔能力下降,只有愈住愈細小。差餉物業估價署公布的2014年樓價指數,面積431方呎以下樓宇升幅達15%,比整體樓價13%為多。中原城市領先指數(中型單位)達135點,創出歷史新高。市區私樓400萬以下單位已絕跡,連二手公屋、居屋呎價也屢創新高。2015年初,全港最貴公屋接連打破紀錄,市區以外的公屋呎價也有過萬。大角咀居屋海富苑,實用213方呎的單位,以309萬成交,呎價超14500港元,貴絕全城居屋。

除了私樓、居屋、公屋呎價每創新高之外,出租單位也嘖嘖稱奇,令人觸目驚心。有的舊樓在廁所內把上面空間設置成牀位出租,網民笑言租客大可方便方便了;有的單位則間隔成棺材牀位,高四呎、闊三呎、長約八呎,以木梯上落;有的設計成太空艙,面積三呎乘六呎,月租二、三千;也可蝸居到工廈劏房.... 這些「騎呢」(廣東話,意即怪異) 單位,愈見愈多。

關鍵的是,劏房呎價貴過亳宅,遠離市區的上水及粉嶺劏房,租金已上升至呎租28元,較亳宅呎租25元還要高。調查顯示,逾三成劏房住戶月入少於一萬元,但每月須負擔平均近4000元租金。

「香港青年輪候公屋有理」

據Demographia報告指出,本港樓價中位數是家庭入息中位數的17倍,是該調查歷來最高比率。該研究機構認為,比率為3或以下是可負擔水平;澳洲樓價負擔比率為6.4,已足令人擔憂。

如今,香港樓價超貴,動輒每方呎過萬港元。大學畢業生畢業一般負債近二十萬元,待清除債務後,經多年工作也無法儲得首期買樓。因此,不少父母把自住樓宇二按(編按:即二胎房貸),以取得首期為子女買樓。有專家指出,二按造成了私樓泡沫。

事實上,香港樓價已超高至一般人難以承擔,青年人甚至看不見前路。為了未雨綢繆,香港青年排隊輪候公屋,現有三萬多名35歲或以下擁有專上或大學以上申請者。港人有罵他們「廢青」,也有責難他們放棄自己。然而,港樓已飆升至如此高昂,公屋空間與設施卻愈趨完善,甚或比私樓的居屋環境更美好;青年人選擇輪候公屋有其道理,已不能簡單地批評他們的抉擇。

青年佔中之後,熱議買居屋

佔中運動之後,青年對清場行動的關注立即下跌。關於居屋預售的消息,在社交媒體的熱門議題高踞第四位,反映青年對住屋相當渴求。今年1月,排隊遞交申請表的場面墟冚,屬歷來罕見。樂富居屋銷售中心一天之內收到41,000份居屋申請表,約1,800份為綠表(公屋居民)、白表(非公屋居民)則有39,200份,超額認購18倍。白表配額只有864個,即白表申請者是最少45人爭奪一個單位。

觀看新加坡,現時逾8成人住在較寬大、且又負擔得起的組屋(公營房屋)。在新加坡,以65萬坡元(370萬港幣)可購入一個實用面1100方呎單位;但在香港則只能在市郊買入一個不足400呎的小單位。對港人來說,新加坡是買樓安居的典範。

諷刺的是,李光耀很早已學習香港公共房屋政策。1953年香港石硤尾木屋區火災後,港府在原址建徙置區安置災民,是香港第一個公共屋邨。李光耀借鏡香港經驗,且予以改良。1959年他上台後,便成立建屋發展局,不久便發展組屋。組屋主要不是出租,而是售予民眾的公共房屋,由政府開發、以低價出售。組屋有點類同於香港的居屋。

李光耀離世,一些港人對他的政制未必認同,但對他的房屋政策多為叫好。這不得不令人佩服李光耀的先見:市民安居樂業,政治穩定。可以想像,香港特首梁振英要是能好好處理香港房屋問題,他所面臨的反對聲音將大大減少。

事實上,有意置業的港人正在期望降溫魔術棒的出現。市場相信隨著美國加息以及香港建屋落成量增加,樓價將會回調。屆時,無殼蝸牛將可較輕鬆的一圓業主夢。

撰稿:廖美香 香港自由撰稿人

責編:董樂

文章不代表BBC的立場和觀點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