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蘭克福匯報》 談中國電動車:歐洲拿了一手好牌,可不要打得稀爛!

2024-05-24 10:00

? 人氣

2024年3月8日。一輛2023年福特野馬Mach-E在俄亥俄州倫敦市的電動車充電站充電。(美聯社)

2024年3月8日。一輛2023年福特野馬Mach-E在俄亥俄州倫敦市的電動車充電站充電。(美聯社)

美國已經宣布,從8月1日開始將對中國產電動車關稅提高至100%,歐盟的相關反補貼調查也接近尾聲,布魯塞爾可能很快就會推出針對中國電動車的臨時性關稅。貿易爭端的全面升級引起《法蘭克福匯報》駐上海記者Gustav Theile的關注。他在題為《被爭相拉攏的歐盟》(Umgarnte EU)的評論中寫道: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如果歐洲這把牌打得不好,事情就會變得很棘手。歐洲大陸正面臨被美中兩個超級大國雙面夾擊、被迫要選邊站的危險。然而如果看一看,美國財長葉倫是如何在法蘭克福呼籲在貿易戰中建立共同戰線,中國又是如何爭取拉攏歐洲的,就會明白:如果歐盟能夠保持團結一致,那麼它手裡就掌握了所有的王牌。」

文章指出,中國需要歐盟的市場來消化其過剩產能——從電動車到太陽能電池板;而美國也需要歐盟,因為如果沒有布魯塞爾的加入,那麼華盛頓針對中國的關稅行動之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作者最後總結道,布魯塞爾可以讓自己在北京和華盛頓之間游刃有餘,然而利用這一有利地位的前提是歐盟內部團結:「只要連柏林和巴黎都不能達成一致,更不用說布達佩斯了,這一切都將無從談起。」

《南德意志報》經濟記者Christina Kunkel撰寫評論指出,歐洲無需對中國的廉價電動車心懷恐懼。她認為,從目前的形勢來看,對中國電動車徵收懲罰關稅似乎是捍衛歐洲本土汽車市場的最後希望——這也是布魯塞爾可能很快會做出的決定。「但從多個方面來看,這一步都是錯誤的。」

首先第一個原因就是,中國廉價電動車目前在歐洲市場上的存在感還非常低。相反,雪鐵龍已經推出了起價不到23000歐元的電動車,雷諾或者大眾等其它品牌也會緊隨其後。

「當下更大的問題是,不管在什麼價位,歐洲願意購買電動車的人整體都非常少。而即使是那些通過船運抵達德國的成千上萬輛比亞迪汽車,也沒有呈現出熱銷的跡象。商家自然需要爭取購車者的青睞,但是在歐洲,決定勝負的不僅僅是價格因素,還有汽車性能可靠性、售後服務以及信任度——在這些領域歐洲汽車制造商都具有優勢。」

第二個因素在於,德國車商自己也是中國生產條件的受益者。如果不是因為經濟上劃得來,寶馬或者奔馳就不會將整個電動車型系列全部在中國生產,然後再進口到歐盟。而這些車輛同樣會被徵收懲罰關稅。

最後一個因素就是中國對於德國汽車製造商來說將始終是最為重要的銷售市場。「對於德國車商來說,即使中國不對歐盟關稅發起報復行動,在中國市場上保持立足之地就已經足夠艱難了。因此他們現在應該首先集中精力去制造出具有競爭力的電動車——為中國和歐洲市場。多年來他們錯失了這一發展階段,而讓中國人搶佔了先機,這也是不爭的事實。」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責任編輯:李忠謙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