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魚全都不見了!漁獲量9年來最低,老船長:鯖魚越撈越小,以後討海人怎麼辦?

2022-09-24 07:10

? 人氣

混雜小小鯖、鯵的漁獲,被當地人成為「青飛屎」、「黑尾仔屎」,意指毫無價值,每公斤價格也確實都只有個位數(圖片來源:上下游新聞市集,攝影/馬振瀚)

混雜小小鯖、鯵的漁獲,被當地人成為「青飛屎」、「黑尾仔屎」,意指毫無價值,每公斤價格也確實都只有個位數(圖片來源:上下游新聞市集,攝影/馬振瀚)

「怎麼又全是這些青飛屎、黑尾仔屎!」承銷人們看著載滿鯖魚的魚仔車緩緩駛入南方澳第三漁港邊的地磅站,司機一拉開替漁獲遮陽的防水帆布,滿車的迷你鯖魚、竹筴魚映入眼簾,忍不住罵道。產銷雙方像是積怨已久的仇家,開始在空中你一言我一語,面對承銷人對漁獲體型過小的抱怨,船主們也不甘示弱的回道:「不爽麥買啦!」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今年以來這種火爆場面從沒少過,體長在10公分左右或以下的鯖魚和竹筴魚,被大量送回南方澳,當地人稱為「青飛屎」、「黑尾仔屎」。這些迷你魚不僅會壓低整體魚價,更讓許多同樣以捕撈鯖魚維生的中、壯年船長擔憂不已,「現在連小小鯖都抓,抓到斷種了,我們以後還要抓什麼?我們小孩還小、有家庭要養,還有好多年的海要討……」

2013年《鯖鰺漁業管理辦法》上路後,以鯖魚平均體長作為重要資源指標,平均體長本來有緩慢地恢復,但在2021年卻跌至九年來最低點,且在2019年之後,台灣鯖魚總捕獲量也較歷年平均銳減超過1/3。原本有著「鯖魚之鄉」美譽的南方澳,近年已鮮少見到漁船趟趟滿載的場景,鯖魚更是越抓越小隻。(延伸閱讀:整整40天,全漁港100艘船就是不出海!屏東漁民大團結,讓櫻花蝦身價翻漲10倍)

台灣的鯖鰺漁業究竟面臨什麼危機?氣候暖化是影響劇烈的重要因素,但鯖鰺漁業本身的管理不足,大量捕撈幼魚更加速資源的損耗,產業的不良結構與習慣也導致危機逼近。此外,長年在漁場北方虎視眈眈的中國漁業艦隊,不時撈過界與過漁,更加速洄游性鯖鰺資源的耗盡。

鯖鰺漁業該何去何從?今(2022)年6月,鯖鰺漁業協會趁禁漁期召開會員大會,通過第一個具罰則的自主管理公約。但這只是第一步,農委會是否願意進行《鯖鰺漁業管理辦法》的修法,著手制定漁獲總量管制與配額限制,輔導漁民朝精緻漁業發展,以及產官學三方能否共同投入漁業資源調查,以應對未來越趨嚴峻的環境,是鯖鰺漁業能否永續的關鍵。

鯖魚佔全國沿近海漁業產值20%,可供人食亦可做成飼料

鯖魚是台灣人非常熟悉的海魚種類,價格實惠,常駐於便當和簡餐店,也是各式罐頭、柴魚乃至遠洋和養殖漁業重要的魚餌及飼料原料,10年來平均年產值高達31.2億,佔全國沿近海漁業產值的20%(以花腹鯖為主,白腹鯖僅佔產值的一成左右)。

鯖魚屬於洄游性魚類,主要在台、日、韓、中圍繞的東海海域中迴游,台灣是鯖魚迴游路線的最南端。固定流經台灣的溫暖黑潮,會在東北部海域帶來一股伴隨豐富浮游生物、小型甲殼類等食物的深海湧升流,因而從釣魚台、北方三島(彭佳嶼、棉花嶼和花瓶嶼)到蘇澳外海這一片海域,成為鯖魚非常重要的生活區域和產卵場,也是台灣漁民捕撈鯖魚的主要漁場。(延伸閱讀:吃魩仔魚是罪過嗎?專家解釋:它不是「數百種魚類的幼苗」,但要避免過度捕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