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尊觀點: 德國「家園情結」取代「主導文化」

2018-06-03 06:40

? 人氣

客觀地說,二戰後德國的民族情結相當扭曲,鄰國和戰勝國對日爾曼人的民族主義是否抬頭相當敏感,所以德國人一直謹小慎微,夾緊尾巴做人。但是,他們不公開表示自己的民族情感,不等於這份情感不存在。所以,一有機會它就會用各種方式表現出來:1950年德國首次贏得世界足球杯冠軍,民族自豪感在戰敗的壓抑氣氛中第一次有了宣洩的機會。「伯恩奇跡」之後,足球一直是德國人展示民族自豪感的一個載體。除此之外,「德國製造」(Made in Germany)和有關「主導文化」的討論多少都是德國人抒發民族主義的管道。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只是,足球帶來的民族自豪感名正言順,因為綠茵場上靠的是實力的比拼;「德國製造」也的確名不虛傳,因為它為德國享譽世界作出了無可替代的貢獻;但「主導文化」究竟具有多少含金量,筆者略有懷疑。

這個概念無論給本地人還是外來人均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思想混亂:一方面它要宣揚德國社會的民主自由體制,同時卻要求外國移民臣服主導文化;一方面要突出本地文化的主導性,同時又礙於自己的歷史而擔心被人解讀為民族主義的抬頭;一方面說這場討論是為了促進外來移民更好更快地融入本地社會,而實際上卻以外國人放棄平等的代價來換取一種帶有強制性的「入鄉隨俗」。

從這個角度看,澤霍費爾的「家鄉情結」或「鄉情論」,的確為德國的民族糾結找到了一個理智和可行的替代模式。

*作者為旅居海外作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

歐陽尊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