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尊觀點: 德國「家園情結」取代「主導文化」

2018-06-03 06:40

? 人氣

2005年,同屬基民盟的聯邦議會議長諾伯特·拉莫特(Norbert Lammert)在接受《時代報》採訪時要求全社會繼續討論「主導文化」,因為之前的討論在尚未談透之前便「過早夭折」。他認為:「如果一個多樣化的歐洲想在維護各民族特色的同時建立一個共同的特性,就需要一個根植于共同文化、歷史和宗教傳統的政治主導思想和共同的價值和信念基礎」。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016年5月,極端右翼的德國選項黨在其黨綱中明確承認「德國主導文化」,以此來反對多元化理念。該党對德國主導文化的詮釋是:以基督教、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等古典思潮以及科學人道思想和羅馬法為基礎。之後,選項黨在若干聯邦州的選舉中高票進入議會。

應該說,有關「主導文化」的討論在過去的若干年中雖然時隱時現,但始終未曾真正離開過德國保守陣營的視野。

德國人羞於出口的「主導文化」

由於德國有納粹這段歷史,所以,德國人關於「主導文化」的討論總帶有「欲言又止」「欲說還羞(恥)」的特點。也就是說,保守和右翼黨派在提出「主導文化」口號的同時,又不願讓人產生「德意志高於一切」的聯想。或許,他們的口號其實並非是沖著那些外國移民喊的,而是說給他們在國內的潛在選民聽的。

如果再看每次討論發起的時間節點,我們或許能找到問題的某些答案:

梅茲2000年首次把此概念運用于移民問題的討論時,正是基民盟(CDU)/基社盟(CSU)打算在兩年後的聯邦大選中從左翼的社民黨/綠党聯合政府手中奪回執政權的當口。

拉莫特2005年重提此話題時,正值德國又一個大選年。

2016年,新興的「德國選項党」利用「難民潮」危機重新使用這個概念,為該黨在許多州的大選中贏得了進入議會的機會。

2017年德國大選前,基民盟/基社盟感受到來自比自己更右的「選項黨」的壓力,前內政部長德邁齊埃(de Maiziere)於是提出包括禁止包括反對穆斯林婦女穿罩袍的「十點計畫」,重新引發有關「主導文化」的討論(爭論)。

今年10月14日,基社盟的大本營巴伐利亞州將舉行州選。不久前,澤霍費爾在黨內鬥爭中敗北,不得不將州長一職讓給對手徐德(Markus Söder),轉而執掌聯邦內政部,

按理說,他本可以不再操心州事務,但作為鄉土情結很濃的基社盟元老,他非常及時並聰明地提出了「家園」口號,並達到了一箭雙雕的目的:1)大選前為本黨拉選票。2)在家鄉猛刷存在感。他要告訴黨內的對手,我老霍雖身在柏林,但在巴伐利亞的影響力依然不可小覷。

因此,有人認為,有關德國文化主導地位的討論,不管其以什麼面目出現,其實是個徹頭徹尾的「偽命題」(Scheindebatte)。其真正目的除了拉選票之外,也是為那些保守選民內心常年被壓抑的民族自豪感提供一個呐喊的思話筒(或「出氣筒」)。

喜歡這篇文章嗎?

歐陽尊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