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劍虹觀點:駐華航空特遣隊成軍80周年─談中國與北非戰場的連結

2022-07-10 10:02

? 人氣

單憑第23戰鬥機大隊自身的戰報,恐怕第3飛行師團都已經被殲滅了三輪以上,不能斷定駐華航空特遣隊的成功。但是如果比照日軍承認的損失紀錄,從1942年7月4日到1943年1月16日,第3飛行師團、第5飛行師團以及獨立第21飛行團遭第23戰鬥機大隊從空中擊落的飛機數量保守估計為22架,可第23戰鬥機大隊本身只損失五架,誰是空戰的勝利者已不言自明。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投入火炬行動的美軍,即將登陸法屬北非。(作者許劍虹提供,照片來源:帝國戰爭博物館).jpg
投入火炬行動的美軍,即將登陸法屬北非。(作者許劍虹提供,照片來源:帝國戰爭博物館).jpg

西部沙漠戰役的勝利

從美國陸軍航空部隊司令阿諾德將軍的角度出發,美國應該優先打倒的對手是納粹德國,其次才是軍國主義日本。這個論點其實也有幾分道理,因為即便是從支持中華民國抗戰的角度出發,所有美國提供的物資都必須先經由大西洋、地中海、印度洋送到印度阿薩姆邦,才能再經由駝峰航線運來中國。只要德國尚未失敗,盟國對中國的漫長補給線就隨時有被切斷的可能。

因此每當羅斯福總統向他詢問如何增加駝峰航線噸位的時候,首先印入阿諾德將軍腦海裡的想法是該如何把50架B-24轟炸機送往歐洲,投入對德國首都柏林的轟炸。事實上在北非戰局穩定以前,就連第8航空軍的前身第8轟炸機司令部也都只能用輕型的A-26攻擊機執行任務。如果連歐洲戰場都是如此,駐華航空特遣隊得不到戰略轟炸機也不用太令人意外。

可是進入1942年10月以後,伴隨著兩次阿拉敏戰役的勝利,還有11月8日美軍發起「火炬行動」,登陸維琪法國莫洛哥與阿爾及利亞,並且對突尼西亞發起反攻之後,西部沙漠戰役終於以盟軍勝利進入尾聲。阿諾德將軍認為,對日本的戰略反攻可以由太平洋方向完成,中國戰場唯一的做用就是牽制100萬日軍而已,沒必要做出太多餘的投資。

不過到了北非戰役進入尾聲的1942年底,羅斯福總統雖然大體上同意打敗希特勒為優先的戰略,卻認為還是必須要增加對中華民國的援助,哪怕只是象徵性的增加。畢竟中華民國是同盟國當中,唯一由有色人種組成的國家,只要持續抵抗一天就能讓日本帝國宣傳的「大東亞共榮圈」口號破滅。所以無論有多麼不合戰略邏輯,他都必須盡可能回應蔣中正的戰略需求。

國軍將士圍觀來到中國的P-38閃電式戰鬥機。(作者許劍虹提供,照片來源:美國國家檔案館)
國軍將士圍觀來到中國的P-38閃電式戰鬥機。(作者許劍虹提供,照片來源:美國國家檔案館)

第14航空軍成立

於是先是在1942年10月,羅斯福總統委派了1940年與他競選總統失敗的共和黨人威爾基(Wendell L. Willkie)訪問中國,並且於10月6日前往重慶白市驛機場與陳納德會晤。他把陳納德希望爭取105架戰鬥機、30架B-25轟炸機以及12架B-24轟炸機的計劃書帶回華府給羅斯福。陳納德在計劃書裡強調,他不只有能力幫助中國打贏抗日戰爭,還能讓中國成為全世界最親美的國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

許劍虹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