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教育》馬偕牧師給躺平一族的傳承

2022-06-20 05:50

? 人氣

馬偕博士來台傳教150年,他將畢生奉獻給台灣 (圖/淡水馬偕教會提供)

馬偕博士來台傳教150年,他將畢生奉獻給台灣 (圖/淡水馬偕教會提供)

副總統賴清德今年〈2022年〉3月21日前往成功大學演講〈未來‧南方‧青年〉,其中透過匿名網路互動的方式調查,出乎意料之外,在場有41%的學生選擇躺平族。看得出賴副總統有些尷尬,只好為學生們的選擇圓場:「如果你想舒舒服服的躺平,那現在恐怕要先種一棵樹,未來可以在自己所種的樹蔭下好好地躺平。」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更早前,《風傳媒》也有一篇文章引用了〈聚焦城市「蹲族」:明明拿著一手「好牌」,為何選擇就地躺平〉對「躺平」給了很貼切的定義:

不同於「啃老族」、「蟄居族」,城市「蹲族」特指擁有一手「好牌」、被人寄予厚望,卻「放棄」自我、甘當社會「隱形人」的年輕人,他們往往以「現實低慾望、網上多衝浪」的方式閒散度日。

為什麼手上擁有一手好牌甚至被當作「人生勝利組」的年輕人卻選擇躺平?這些頂尖的學生都躺平了,加上更後段的學生早已放棄希望,意味著年輕人早就不想遵照父祖輩那樣勤儉耕耘,因為他們看出大環境不好也體認了勤能補拙是神話故事。李家同教授曾經評論國中會考題目「出題者不知民間疾苦,看不到鄉下學校有七成的人不及格,讓教學失去信心。」同時,多數臺灣適婚的年輕人也選擇不婚,《風傳媒》說:「問題不在於經濟,而在找不到人!」甚至,根據藍智庫報導,臺灣的少子化情形會在2036年讓私立大學出現斷崖式崩解。而且臺灣疫情攀升,衛福部長陳時中也說臺灣最終確診人數會超過300萬。總總大環境急速改變,對「MZ世代」(Millennials and Z generations)來說躺平可以促進血液循環,甚至韓國的年輕人寧可每天吃超商也要存錢買保時捷,況且臺灣也爆發過年輕人的「鮭魚之亂」。

在年輕人對自己前途感到低靡的2022年,適逢加拿大的馬偕牧師(1844-1901)來臺灣150週年,馬偕牧師的故事能夠給正想躺平或早就放棄人生的年輕人提振士氣。

根據1896年出版的《臺灣遙寄》(From Far Formosa: The Island, its People and Mission),馬偕牧師還未到而立之年,於1870年4月26日剛畢業於美國紐澤西州的普林斯頓神學院(與普林斯頓大學同屬長老會背景卻互不隸屬)。同年暑假他向學校申請成為海外宣教士,可是學校的態度並不積極,也希望他再等幾年。所以他先前往英國愛丁堡學習婆羅門教、佛教與印度教。最終他選擇了「中國」(清朝的臺灣是中國一省),並且透過多倫多長老會的差派抵臺。但是十九世紀末的交通並不發達,要從多倫多到香港並無直航船班,所以要透過不同公司提供的路徑。1872年元旦,馬偕抵達打狗(高雄)受到Hugh Ritchie牧師的接待,然後他才得知北臺灣完全沒有宣教士,因此馬偕牧師感到呼召前往。終於在1872年3月7日踏上淡水港。他說:「我有一種沉靜、清晰、預感式的確信,那就是我的家,然後有聲音告訴我『就是這土地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

諄筆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