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故大家徐彬彬和《凌霄漢閣筆記》:《多少樓臺煙雨中》選摘(2)

2018-05-26 05:10

? 人氣

我之所以會投入如此大量的時間,在於《凌霄漢閣筆記》一書史料價值極高,瞿兌之嘗謂掌故學者,既必須學識過人,又得深受老輩薰陶,並能夠眼見許多舊時代的產物。而徐彬彬恰好都具足了這三個條件,見聞既富,體會並深,左右逢源,遂能深造自得。他出身於官宦書香世家,為他的掌故史料提供了堅實的背景。而他所交往的人物、所聞的軼事,更絕非尋常百姓所能接觸到的,再加上他有史家風範,不輕易下筆,下筆則無一字不無來歷。這都使得《凌霄漢閣筆記》成為掌故史料叢書的扛鼎之作。它以晚清名宦為軸,輔以名士名流,或言人物軼事,其資料之豐富,遠邁正史之略;或述科舉制度,關乎學問風氣、制度演變,可彌史志之缺;或解析官場故聞,介紹官制變遷、升降例俗,以全官制之貌。至於談狀元、談太監,更是溯河探源,娓娓道來,讀之有味,更增知識。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抗戰前夕有位筆名「阿蘇」的作者說他在北平來今雨軒的一個婚典中,見到凌霄漢閣主,他那頂破而且舊的氈帽,佈滿汗漬油泥。恐怕在參與婚禮中任何一頂帽子,找不出比它更舊,或者相似的一頂了。似乎這些油漬,可以代表他生活史上的創痕,而且互相輝映。他又說北平人喜歡從平淡裡求奇趣,這種個性,北平人謂之「夠味兒」。閣主的生活便很夠味兒。他每逢廟會,總喜歡到護國寺溜溜。沿著太平倉至護國寺街的甬道旁,不講求什麼周鼎、夏彞、漢瓦、唐磚之類,卻是佛品為多。

阿蘇也談到徐彬彬的文章,也如其人,看來雖似平淡無奇,但細細嚼咀,卻有晚明風韻。詩亦一派清麗,很少堆砌痕蹟。但他談詩,卻推重散原老人,而對樊(樊山)、易(實甫)兩人頗有微詞。

20180510-《多少樓臺煙雨中:近代史料拾遺》書影(新銳文創提供)

*作者為文史作家,曾製作及編劇《作家身影》紀錄片,著有《人間四月天》、《傳奇未完──張愛玲》、《色戒愛玲》等數十本著作。本文選自作者新著《多少樓臺煙雨中:近代史料拾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