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劍虹觀點:中國國民黨「疑美論」的歷史淵源

2022-03-20 07:20

? 人氣

美國「重歐輕亞」政策

顯見國民黨內「疑美」的聲音從孫中山先生時代就已經開始,並且由汪精衛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發揚光大。不過即便是最親美的蔣中正,在過去80年與美國合作的過程中也並非總是愉快的,尤其是華府「重歐輕亞」的政策更讓他發現中華民國在美國心目中的地位不如蘇聯和英國等歐洲盟國。這種心態,是抗戰還有後來冷戰時代,中華民國與美國爆發矛盾的根本原因。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前陣子有消息傳出,美國為了支援烏克蘭抵抗俄羅斯入侵,鼓勵波蘭將已有的前蘇聯製MiG-29供應給烏克蘭,然後由美國提供F-16戰鬥機取代這批老飛機。補償給波蘭的F-16戰鬥機,則必須要從台灣採購的新式F-16V型戰鬥機訂單中抽出,所以中華民國空軍取得新型戰鬥機的時間又要延後了。此傳聞一經《聯合報》報導,立即在網路上引發討論。

事後證明,這不過是《聯合報》「超譯」了《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的報導,完全不是事實。然而回到80年前的二戰中國戰場,類似的案例還真的發生過,那就是1942年6月26日發生的A-29赫德森(Hudson)轟炸機改道事件。早在珍珠港事變爆發前,美國就曾計劃將A-29提供給中華民國空軍,組織第2美籍志願大隊(The 2nd American Volunteer Group)用來轟炸日本。

不過第2美籍志願大隊尚未成立,太平洋戰爭就已經爆發,迫使美國調整政策,打算將33架A-29提供給中華民國空軍。只是到了1942年夏季,德國將領隆美爾(Erwin Rommel)在北非發起第二次阿拉敏(El Alamein)戰役,美軍緊急將原本準備派往成都,以中國為前進基地轟炸日本的23架B-24D解放者式轟炸機緊急調往埃及,支援對羅馬尼亞油田的轟炸行動。

原本要飛來中國的若干A-29轟炸機,也跟著一起改道埃及,影響了蔣中正重建中華民國空軍的計劃。為此他不得不像史迪威(Joseph W. Stilwell)提出抗議,希望美國能以更平等的態度對待中國。然而「重歐輕亞」的政策始終沒有改變,中華民國到抗戰勝利為止只獲得美國戰時對外援助比例的8%,英國獲得的是63.71%,蘇聯則是22.76%。

20220315-蔣中正與史迪威1942年6月26日的談話紀錄,他抗議A-29轟炸機改道,並認為這是美國沒有平等對待中國的證明。(作者提供)
蔣中正與史迪威1942年6月26日的談話紀錄,他抗議A-29轟炸機改道,並認為這是美國沒有平等對待中國的證明。(作者提供)

繞不開的史迪威事件

當然提到戰時中美兩國最為激烈的衝突,當非1944年的「史迪威事件」(Stilwell Incident)莫屬,這起事件也讓史迪威將軍在持「疑美論」的深藍人士眼中成為了頭號戰犯。其實史迪威並非一開始就那麼討厭蔣中正,他在早年擔任美國駐華武官時,還會刻意在到訪的日軍將領面前展示蔣委員長玉照,表達對中國抗戰的支持。

喜歡這篇文章嗎?

許劍虹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