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家與罵政府...好萊塢與中國電影的主旋律有什麼不同?

2018-03-05 09:40

? 人氣

又到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季,好萊塢電影究竟有沒有主旋律?如果有,主旋律是什麼?(BBC中文網)

又到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季,好萊塢電影究竟有沒有主旋律?如果有,主旋律是什麼?(BBC中文網)

又到奧斯卡頒獎季,咱這裏的許多大牌學者和高端觀眾又在念叨,說好萊塢也有主旋律,我煩透了這句台詞。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好萊塢電影的魅力就在於沒有主旋律,它的倫理觀念是社會多方辯駁、無序爭吵、自然形成的某種思潮。

好萊塢的魅力就在於它能夠用精美的視覺敘事蘊含那些最基本的共同倫理。好萊塢電影的藝術形態千奇百怪、五花八門,其具體的主題也是大相徑庭、喧囂雜亂。

僅僅從今年的奧斯卡得獎熱門影片中,我們就看到美國社會思潮的多方向湍流,好萊塢電影那豐富多彩的「有趣味的形式」(克萊夫·貝爾Clive Bell)。

《意外》(Three Billboards Outside Ebbing, Missouri)是其中我最喜歡的作品,我跟朋友下注一大筆錢,賭它會獲得最佳影片。這個作品寫出了被仇恨和偏執驅使互相衝突的人們如何找到和解與寧靜;《以你的名字呼喚我》(Call Me By Your Name)用如水一樣簡單、純淨的藝術語言讓我們看到父子兩代人怎樣寬容、自然地面對那份同性情感;在那個《最黑暗的時刻》(Darkest Hour),我們看到歷史偉人在邪惡國家迎面襲來時如何擊碎綏靖和犬儒情緒奮起迎戰;而《水底情深》(The Shape of Water)就在冷戰背景中寫出美好幻想的人獸之戀;我們還看到複雜處理時空線索完美敘事的戰爭巨片《敦克爾克大行動》(Dunkirk);看到精美營造黑色電影視覺效果,既對經典蕭規曹隨又為類型模式做出翻新的《銀翼殺手2049》……

實在非要說好萊塢有主旋律,那它的這個主旋律我們中國的觀眾和電影管理官員還真受用不起。

罵政府

罵政府是好萊塢最響亮的主旋律。從《七月四日誕生》(Born on the Fourth of July)到《越戰獵鹿人》(The Deer Hunter),從《誰殺了甘迺迪》(J.F.K.)到黑色喜劇《桃色風雲搖擺狗》(Wag the Dog)它們都把美國政府罵得狗血噴頭。

罵政府、罵總統,也應和了當下美國社會知識分子所奏響的主旋律。

今年奧斯卡最佳影片的最大奪標熱門也許是《郵報:密戰》(The Post)。這部作品中透射出美國新聞人面對政府巨大壓力時的那份昂揚,那份底氣。寫出了整個美國新聞媒體的那個艱難時刻的艱難抉擇,寫出新聞媒體如何與最高法院和社會一起對抗那個行政首領和武裝部隊最高統帥,寫出他們合力維護社會公器。觀看這作品時,我浮想聯翩,幾度落淚。

湯姆·漢克扮演的《郵報:密戰》總編輯本·布萊德利接到尼克森總統禁止發表國防部文件的禁令,他堅決不認賬:「這個國家的人民無法讓總統一人獨大,獨掌國家,我想不通總統竟然將揭露真相與叛國劃等號,這給我一種感覺:破壞某個執政政府或某個個人的聲譽是在叛國。這等於是說,他就是國家」。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